第67章 娃娃兵(第1/3 頁)
就在楊烜與馬修閒聊之時,徐作新趕了過來,身後跟著十幾個怯生生的年輕人。他們個個衣衫襤褸,有幾個還衣不蔽體,全都打著赤腳,面黃肌瘦,一看就是窮人家的孩子。
徐作新興奮地說道:“大帥,這些人都是我老家那邊的人。他們也聽說了黑旗軍的威名,懇求加入黑旗軍。”
自陳家堡之戰後,楊烜便放開了募兵的禁令。各營連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招募官兵,但要對照司令部制定的徵兵標準,精挑細選應募士兵,並且不得超過編制數量。
若按現代的標準來看,徐作新帶過來的這些人,身材瘦弱,並非當兵的料子。但在晚清,華人普遍營養不良,這些人又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楊烜也就不挑剔了。
楊烜向馬修介紹,說徐作新年輕有為,已是黑旗軍的近衛連長。
密碼五六③⑦四三陸七伍
看著這些不到二十的娃娃兵,馬修臉上露出了無可奈何而又悲天憫人的表情。
他早就聽說,廣西盛行拜上帝會,與基督教教理相通,已經傳播到了粵西雷州府、高州府、羅定州、肇慶府一帶。
馬修一度想深入廣西,拜會拜上帝會首領洪秀全。走到羅定州時,由於廣西天地會起義,道路阻斷,他轉而來到羅定州信宜縣,見到當地拜上帝會頭目淩十八。
隻言片語間,馬修便發現拜上帝會教義荒誕不經。什麼洪秀全是上帝次子,上過天堂,得到上帝御賜寶劍“雲中雪”,完全都是無稽之談。
更令馬修震悚的是,拜上帝會吸收小孩入會,向小孩灌輸拜上帝會教義。當馬修提供質疑時,那些小孩怒不可遏,簡直要與馬修拼命。
馬修只得落荒而逃,返回了佛山鎮。他不知道的是,拜上帝會即將在金田發動起義,太平軍也吸收了大量的童子兵,稱為“牌尾”。
歷史上,很多太平軍名將都出身於童子兵,譬如陳玉成、李世賢、陳坤書、譚紹光、範汝增等。
但是,歷史的另一面是,太平軍高層把童子兵充當炮灰,或讓他們充當敢死隊,或讓他們為全軍殿後。譬如,1862年江蘇嘉定之役,由童子兵組成的忠勇小隊奉命死守城池,全部戰死。
馬修在廣州、佛山鎮生活多年,對華人的悲慘命運已經司空見慣。可是,看到楊烜招募娃娃兵入伍,馬修想起自己在羅定州的遭遇,一改平時和善的面貌,氣憤地用英語說道:
“將軍,這些孩子有的才十五六歲。你應該創造機會讓他們讀書,讓他們種田,讓他們學習一門手藝。他們加入黑旗軍,就成了殺人機器。你這樣做,會受到上帝的懲罰的!”
口口五六③⑦四三陸七伍
楊烜看著馬修,有些不可思議。眼前這個英格蘭人無疑是個品德高尚的傳教士,也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
他在華南呆了很多年,吃了很多苦頭,雖然並未發展出多少新教徒,卻從不灰心喪氣,深受當地人的尊敬。雖然才四十多歲,卻已兩鬢斑白,看起來像個六十歲的人。
按理說,馬修熟悉華夏國情,應該知道華夏年輕人沒有出路,犯得著為此動怒嗎?
楊烜不為所動,冷冷地說道:“馬先生學富五車,應該知道中國有個典故,叫做‘何不食肉糜’。英國國力昌盛,國內尚有許多童工,三四歲大的孩子都要爬到幾十米高的煙囪裡清理爐灰。
“華夏積貧積弱,年輕人沒有上階之路。先生久在中國,應該明白這層道理。徐作新帶來的這些年輕人,衣不蔽體,吃了上頓沒下頓。不加入黑旗軍,他們很可能會餓死、病死。
“我招募他們入伍,不是要他們當炮灰,而是要解決他們的衣食問題,教他們讀書認字,教他們新知識,為中國播種希望。”
英國的世界第一強國、世界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