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招安(第1/3 頁)
三水縣是廣州府下面的大縣,離廣州很近。天地會輕取三水縣,廣州官場震動。得知天地會的頭目是楊烜,兩廣總督徐廣縉不敢怠慢,撥出兩百綠營、五百民團前往平亂。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徐廣縉是個文官,能當上兩廣總督,也頗有過人之處。他精明幹練,善於鼓動民心,對官場形勢把握得非常精準。
這一次,英軍兵臨廣州城下。他賭上官場前途,動員了十萬民團,企圖依靠群眾的力量對抗洋人。
經過近一年的緊張對抗,徐廣縉逐漸佔據了上風。
此時的歐洲,接連經歷1847年經濟危機、1848年工人革命。英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亦深受重創,無意在東方發動新的戰事。
徐廣縉冒險對抗洋人,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使他威望大漲,也使他變得頗為自負。
在他看來,楊烜乃名門之後,被逼造反只是因為父親被教民誤殺。只要官府安撫得當,楊烜一定會就坡下驢,接受官府的招安。
況且,楊烜刺殺教民惡霸,百姓都把他看成是英雄。楊遇春才死了十幾年,名聲卓著,門生故吏遍天下。如果貿然誅戮楊烜,一來得罪民間,二來得罪楊遇春的部屬。
徐廣縉一向視民心為做官根本,自然不敢誅戮楊烜。他派兵前往三水縣城鎮壓民變,給前線官兵一個奇怪的命令:以撫為主,避免強攻,尤其不得傷害楊烜性命。
在某種程度上,這個模稜兩可的態度,為楊烜的早期發展提供了十分必要的保護。
三水城內,負責城防的人是楊田。楊田是楊烜的家丁,自小陪伴楊烜長大,祖父是楊遇春的親兵。
跟著楊烜造反後,楊田內心深處的血性也被激發了出來。他雖然才略一般,卻忠心耿耿,恪盡職守。楊烜把兵權分給楊田代理,還是很放心的。
楊烜攻下三水城第五天,官軍才來到三水城外,紮下營壘。
總督主撫,前線官兵也不想打仗,毫無戰備,任由使者入城招安楊烜。
楊田心高氣盛,主張一鼓作氣打垮城外的官軍。他說:
“大帥,官軍廢弛已久,戰鬥力低下。據咱們派往城外的斥侯講,官軍紀律敗壞,所到之處雞犬不寧。綠營兵自恃是正規軍,指使民團搬運軍械糧草。民團自恃人多,又多是廣東本地人,與綠營離心離德。
“綠營軍官作統領,不能調和兩部矛盾,反而偏袒綠營欺負民團。兩者同床異夢,若咱們集中兵力打擊綠營,民團肯定會作壁上觀。
“這兩天,綠營和民團爭相在城外抓取壯丁,挖壕溝,設營壘。官兵爭相在城外商鋪搶劫,甚至為此大打出手。百姓們都說,天地會來了秋毫無犯,官軍來了雞犬不寧。
“如今官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若大帥許我挑選一支精兵,出城衝擊敵營,必能一擊得勝。”
自從楊烜入主三水城後,屬下開始不約而同地改稱他為“大帥”。這個稱呼比至臻堂裡的“白扇”好聽多了。
楊田同樣對天地會沒有好感。在他的樸素認知裡,要不是受天地會牽連,少爺不會入獄,老爺不會慘死,楊家也就不會捲入滿漢之爭。
如今少爺不得已扯旗造反,楊田是楊家的忠僕,自然要誓死追隨少爺。
但楊家聲名顯赫,屈尊加入天地會,豈不有辱先祖威名?
令楊田意外的是,楊烜並不同意襲擊官軍。他說:“官軍有七百多人,武器精良,糧草充足,卻在城外紮營,既不叫陣,也不圍城。由此可知,官軍志在自保,無意攻城。
“咱們目前的優先工作是募兵、籌餉,官軍在城外不著急,咱們在城內也不要急。等咱們募足了兵,籌足了餉,再考慮打擊官軍的事。”
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