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穆特恩編練健銳營(第1/2 頁)
陶煜雖然也是從一品的大員,地位、實權又比穆特恩、徐廣縉兩人矮了一載。眼見兩人起了爭執,陶煜夾在中間不好站隊,只好含糊地說道:
“楊烜不過紈絝子弟,一時性起拉起了一群烏合之眾,不過是為了討個官職。殺雞焉用牛刀?他這點人馬,何需穆大人出馬?
“請穆大人放心,我們或撫或剿,一定可以降服楊烜,平息掉這場鬧劇。”
兩個漢人聯合唱戲?穆特恩很不耐煩,說道:“制臺,軍臺,官職乃朝廷名器,豈能說給就給?楊烜一無科名,二無軍功,為了招撫他就給他總兵、道員做?
“這叫天下士子、軍官怎麼看?這叫皇上怎麼看?我們把這樣的奏摺送上去,皇上必要雷霆大怒,百官必要大罵我們糊塗。”
讀者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徐廣縉仍不死心,說道:
“大人,咱們也可以討價還價嘛。楊烜要做道員、總兵,咱們自然不會答應他。之所以招撫他,不過是虛與委蛇,先穩住他罷了。日後真要招安他,頂多給他個七品的知縣、六品的千總……”
“千總也不行!”穆特恩真的生氣了,氣乎乎地說道:“本將軍就是要剿滅他,明日我便派出一千旗兵出征。軍臺,請你調派兩千綠營助剿!”
穆特恩動怒,執意要出兵剿殺楊烜。
徐廣縉憂心忡忡,卻無力阻撓穆特恩。自己的實權雖然大於穆特恩,奈何人家是滿洲正白旗人,妥妥的滿族親貴。若真在皇上面前打官司,皇上會袒護誰,這還用想嗎?
“哎!”徐廣縉無言以對,只好深深地嘆了口氣。
說起來,徐廣縉是兩廣總督,屬於從一品的文官。但與後世認知所不同的是,兩廣總督在當時八大總督中地位最低。
兩廣總督本是正二品官銜,直至乾隆四十八年才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授兵部尚書銜,躋身從一品官銜。
在滿清八大總督中,兩廣總督是最後一個提升為從一品官銜的,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都不如。
從乾隆時期開始,兩廣總督這個位置很不吉利,內部瑤人、僮人、客家人、天地會不斷作亂。
到了道光年間,中外交流日趨頻繁,海疆多事。兩廣既有內亂,又有外敵,總督如走馬燈般更換頻繁。
嘉慶朝的兩廣總督吉慶出身宗室,兼任內閣大學士。吉慶是個忠厚長者,卻被當時的巡撫逼得進退失據。中樞偏袒巡撫,吉慶竟然在巡撫衙門內憤而自殺。
道光朝的鄧延楨、林則徐都是名臣,負海內清望,皆在兩廣總督上跌倒。
後來咸豐朝的葉名琛,更是被英軍擄至印度,客死他鄉。有清一代,兩廣總督的更換頻率僅次於直隸總督。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廷不願與洋人打交道,敕令兩廣總督主管對外事務,兩江總督協辦。
這樣一來,兩廣總督就成了滿清事實上的“外交總長”,兩江總督就成了“外交次長”。
兩廣總督負有辦理夷務之責,每天都坐在火山口上。徐廣縉內外交困,極力避免戰爭。
當初他動員十萬民團對付洋人,根本就沒認真做戰爭準備。因為雙方軍備懸殊,以民團對陣洋人,毫無勝算。幸而洋人最終撤圍,徐廣縉僥倖成功。
徐廣縉知道,洋人為通商而來,對戰爭非常慎重。若非沒有辦法,洋人不會輕易開戰。但若想鎮壓天地會、拜上帝會、楊烜,非真刀真槍實際戰鬥不可。
官軍打勝了,固然最好。關鍵是,如果吃了敗仗,怎麼辦呢?自己好不容易賺下一個善於“撫民”、“馭夷”的名聲,一旦在鎮壓民變中失利,豈不功虧一簣?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兩廣總督本就坐在火藥桶上,一不小心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