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2/4 頁)
她就去皇陵為先帝守孝就是。
逼著崔太后去皇陵,這件事不管真相如何,那也是皇帝理虧。
崔太后再如何,她是太后,是皇帝的母后,北威侯不過臣子,那些嬤嬤更是下人。即使這些人再有理由,可卻不能以下犯上。他們這樣做其實本身就是一種罪,這也是那些反對派的底氣。而就是太后害死了北威侯的嫡子又如何,太后本就是這世上最為尊貴的唯二之人,行事偏頗,除了沒了名聲,並不能把她怎麼樣。而皇帝放任這些人打崔太后的臉面,也是打了先帝的臉面,行為本身就不妥。
最後,這件事的結果就是北威侯被摘了爵位,一家人貶為庶民。紀安提著的心才放心來,不管如何,顧家上下保住了性命,他才能對得起顧詹所託。
而這件事的不了了之,卻讓另一件事情起了頭。鄭家的一名御史親信上摺子,從祖宗禮法,到母憑子貴,洋洋灑灑的提出應該為皇帝生母,已過世的鄭貴妃提一提名分,追封為皇后。
這一封摺子,明眼人一看就是鄭家人要分掉崔太后的尊榮。崔太后還在,再追封皇后,那置她於何地?皇帝生母是皇后了,那他就是真嫡子了,那崔太后那雙重禮法也就無濟於事了。
崔太后如何肯,但皇帝和鄭家確實下了決心,一副誓要追封到底的架勢,一時間,前朝後宮硝煙味漸濃。
第109章 苦肉
儘管北威侯的事情不了了之,但這並不代表朝中的大臣們心裡沒想法。刺殺了崔太后累的鄭後枉死,顧家就只罰做庶民,那也是祖上冒青煙保佑了。這其中,要說沒有皇帝的示意那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為何願意對顧家網開一面,那正是因為皇帝認為北威侯不是罪魁兇手,在他眼裡崔太后和宋家才是兇手。他放過顧家就是要給眾人表態,對北威侯狀告崔太后這件事情的態度。
雖然崔太后看似無恙,但朝臣對著她的做法不滿的大有人在。所以,皇帝這次提出給自己生母提一提分位,正一正名分,許多昔日不贊同甚至是反對的大臣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沉默了。
崔太后把手伸得太長了,即使她是太后,可也不能就這麼平白無故的謀害重臣之子。大臣們心中對著崔太后就很忌憚了,一些古板的大臣,心中則是怕崔太后牝雞司晨,有干政的嫌疑。
所以,皇帝提出追封鄭貴妃為皇后的時候,這些人都是默許的。用一個已死的皇后分一分崔太后的權利和尊貴,敲打一下這個管的太多,界越了的老太后,他們還是願意的。再說,鄭家剛剛失了個皇后,即使現在把皇帝生母個提了分位,於前朝後宮影響並不是太大。以前,有些大臣擔心追封了鄭貴妃的分位,以後會被鄭後拿著雞毛當令箭。且鄭家一門雙皇后,那樣的顯赫也是一把分大臣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鄭後過世,倒是不存在這些問題了。再說,鄭後到底怎麼死的,這些老臣們心中大多有數。皇帝要補償鄭家,也是無口厚非的,鄭貴妃確實是皇帝親母,母憑子貴,這在皇室再正常不過了。
崔太后用鄭後擋了劍,皇帝怎麼也得安撫安撫鄭家。追封一個皇后,對中宮已空的皇宮來說也是一種制衡。所以,儘管崔太后一派很是叫囂,說國法不可亂,嫡庶不可廢,先帝遺命更不可違的時候,其他大臣卻是三緘其口的。
崔太后氣的直覺病了,傳太醫去診治,一個怒極攻心,思慮過重就傳了出來。皇帝做足了孝子樣,日日跑去崔太后的宮裡裝孝子,不僅他去,他還帶著二皇子去。
二皇子一身孝衣,眼睛裡都帶著霜,崔太后每每見了他,都覺得自己的病要加重了。可皇帝硬是要說讓二皇子對崔太后一片孝心,讓二皇子代死去的皇后盡孝,陪伴崔太后左右。
二皇子也就真陪在了崔太后身邊,餵藥要親手試過,太醫要親自盯著,連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