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現場提問(第1/1 頁)
話音剛落,教室裡立刻舉起了好幾隻手。王宇指了指前排一個戴眼鏡的男生,示意他先提問。
“師哥,不,王老師好,我是大北經濟系的學生,叫李周,今年讀大三,您剛才講到日本股市從1989年的高點跌到1992年的谷底,跌幅高達64。我聽說這和1985年的“廣場協議”有很大關係。能不能詳細講講,廣場協議到底是怎麼影響日本股市的?”來自大北的男生第一個提問。
“好問題!廣場協議確實是日本股市大跌的一個重要背景。1985年漂亮國、小日子、德國、法國和英國在紐約的廣場酒店簽署了一份協議,目的是透過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讓美元貶值,從而解決漂亮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協議簽署後,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從240日元兌1美元升到了120日元兌1美元。
日元升值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它降低了小日子的出口競爭力,導致很多企業利潤下滑;另一方面,它也讓小日子的資產價格(比如股市和樓市)在國際上顯得更“便宜”,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湧入日本市場。
為了應對日元升值的負面影響,小日子央行開始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幅降低利率。結果呢?市場上的錢太多了,全都湧進了股市和樓市,催生了一個巨大的泡沫。等到1990年,日本央行意識到泡沫太大,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結果泡沫破裂,股市和樓市雙雙崩盤。
所以,廣場協議雖然不是直接導致日本股市大跌的原因,但它透過引發日元升值和貨幣政策的變化,間接推動了泡沫的形成和破滅。
這時,一位女生站了起來提問:“王老師,我是建築系的學生,今年讀大四,叫王楠,您剛才講到日本企業在80年代末瘋狂收購海外資產,比如三菱買洛克菲勒中心等。這些收購和廣場協議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的購買力在國際上大幅提升。簡單來說,就是日本人手裡的錢更“值錢”了。比如,1985年,1美元兌240日元,到了1988年,1美元只兌120日元。這意味著,同樣一筆錢,1988年能買的東西比1985年多了一倍。
這種購買力的提升,讓日本企業有了“買下全世界”的底氣。於是,我們看到了一波瘋狂的海外收購潮:三菱買洛克菲勒中心、索尼買哥倫比亞影業、松下買環球影業……這些收購的背後,都是日元升值的推動。
但問題是,很多日本企業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盲目跟風收購,結果買了很多“貴而不實”的資產。等到泡沫破裂,這些資產的價值大幅縮水,很多企業不得不低價拋售,甚至虧損嚴重。
所以,廣場協議透過提升日本的購買力,推動了海外收購潮,但也為後來的經濟困境埋下了伏筆。”
“謝謝王老師。”女生道謝後坐了下去。
:()重回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