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退兵,築城(第1/3 頁)
長安城,未央宮。
李儒衝入宮中。
他情緒激動地大喊:
“將軍,朝廷退兵啦!”
“將軍,你在哪?”
李應從龍榻上爬起,將幾名宮女推開。
聽聞訊息,李應大喜,再次跟李儒確定訊息。
李儒激動地點頭,朝廷圍攻長安快兩個月,終因糧草耗盡而退。
鏗——!
李應高興地幾乎癲狂。
他拔出佩刀,抓起腳邊一個表情呆滯的宮女砍下其首,然後捧著腦袋飲用從脖子斷裂處流淌的鮮血。
“好血酒!哈哈哈哈!”
李應狂笑。
李儒面色如常,對此見怪不怪。當年董太師,還有李應伯父李傕的殘暴比李應更甚。
李儒跟李應提議:“將軍,當務之急,應該派人聯絡黃白城,告知大將軍。”
“好!”李應抹去臉上血跡,叫軍士去黃白城通風報信。
軍士出城,聽聞朝廷大軍已經分三路撤走。
一路打著“漢安西將軍馬超”的旗號,人數大約四千多,向西撤走。
一路由鎮西將軍段煨統領,人數萬餘,朝東撤去。
還有一路打著建忠將軍梁興的旗號,人數僅千餘,往南邊的藍田縣撤退。
朝廷收復長安的計劃暫告失敗!
那日軍事會議後。
馬超被迫於段煨的壓力,加大了攻城力度,以致於六千西涼軍死傷過千。
馬超麾下部將個個帶傷,就連馬超本人也登城參加過戰鬥,肩頭被人砍了一刀。
當然,段煨所率的軍隊死傷更多,超過五千。
段煨當年從涼州帶來的兵馬幾乎折損殆盡。
這也意味著段煨脫下了“涼州軍閥”的外衣,徹底成為朝廷軍將。
可即便朝廷軍拼盡全力,也未能攻克城牆。
原因主要是李傕軍最後剩下的幾千西涼軍個個都是精銳,不管是盔甲、武器、作戰經驗,都比朝廷剛聚集起來的義軍厲害。
戰前李儒和李應還曾開放府庫,分賜軍士錢糧財物,確保忠誠度。
所以,長安城中雖只有守軍兩三千,卻完美地守住城池。
直到十二月底。
朝廷軍的糧草終於耗盡,段煨和馬超只能無奈請求鍾繇退兵。
雍州刺史鍾繇為此大為光火,派別駕張時到軍中責備段煨和馬超,說他們督戰不力,壞朝廷大計。
馬超為此跟張時大吵一架。
馬超倒不是真認為鍾繇說得有問題。
長安沒打下來,的確跟他馬超督戰不力的關係賊大。
馬超吵架是因為他為段煨感到難過。
段炅死了。
傷重不治而死。
段煨失去唯一一個兒子,而他已經年近五旬,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生一個。
當著眾人的面,馬超對張時說:
“戰事不利,責任在我!朝廷若要追責,我自一人承擔!”
“但爾等休得再言軍將作戰不力,段公獨子戰死沙場,怎能說是軍將不出力?!”
張時得知段炅死訊也很驚訝。
他向段煨告罪:“段鎮西,張時失言,萬望不要怪罪。”
段煨神態愁苦:“戰事失利,吾之責也,鍾元常所言不錯,我自會向朝廷請罪。”
張時見狀不好再說什麼,隨即返回鄭縣向鍾繇報信。
鍾繇聞訊,感覺自己之前話說重了,於是親自寫信給段煨道歉。
同時在給朝廷上報的奏表中,鍾繇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表示西討大軍未能攻克長安,全是因為他鐘繇督辦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