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3 頁)
我要感謝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ofnewuthwales)歷史學院的沙培德教授(peterzarrow)(譯者案:現已改任臺灣&ldo;中央&rdo;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他在1997年花了他寶貴的時間幫我閱讀這本書的初稿。他很熱心地給我許多重要的建議和更多的鼓勵。我並希望能對兩位匿名的評閱人所提供的批評和建議,表達我的謝意。在修正書稿的最後階段,普林斯頓大學(prcetonuniversity)的韓書瑞教授(sanna)與我雖不相識,但她熱心地從天津發出電子郵件,回答我的查問,並且為我把查問轉達給人在巴黎的維珍納&iddot;蒂瑞絲(rethiriez)博士,因而能夠及時讀到她有關圓明園焚毀的新書:《洋鬼子的鏡頭》(barbarianlens),作為有益的參考。中興大學的孫若怡博士在1998年那年,慷慨地送我一份她剛完成的博士論文影印本,內容是有關圓明園內的歐式建築部分,及時給我相當有用的資料去提升我手稿的若干內容。
在1998年的春天,應熊秉真博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她的同人和來自北臺灣各縣市的學者,在&ldo;中央&rdo;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發表我有關圓明園的研究。一個小時的報告和討論,讓我獲益良多。我的講演後來寫成一篇文章,刊登在由熊博士合編的一本論文集裡。
我也要感謝夏威夷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ofhawaiipress)的執行編輯派翠西亞&iddot;柯士比(patriciacrosby)對於出版我這本書的熱忱。總編輯池田萬紗子(asakoikeda)和文字編輯羅比恩&iddot;史雲思(robynsweesy)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他們在安排和編輯工作上的專業態度,讓我感到十分幸運能與他們一起完成這項工作。最後,我要感激我的妻子陸善儀幫助我為這本書繪製一些有用的影象和地圖。
---------------
導論(1)
---------------
圓明園這座皇家御園的興衰,是清朝帝國史的一個縮影。它的興起,跟康熙大帝(在位期間1662‐1722)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之崛起是並行的。圓明園總共耗了一個半世紀無休止的營造,成為一座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從未有過最雄偉的帝王宮苑,可說是偉大中華帝國的一顆閃亮的明珠。這座巨大的庭園在來華傳教法國神甫王致誠(jean-denisattiret,1702‐1768)的眼裡,可真是&ldo;人間天堂&rdo;(aparadiseonearth)。
&ldo;圓明&rdo;這兩個字在字義上是&ldo;圓融和普照&rdo;,意味著完美和至善,但事實上這個名字是佛語。引用著名的唐代僧人玄奘(公元600‐664)所說的,贍部洲中釋種淨飯王第一夫人,今產太子悅豫之甚,因為他將是大徹大悟之人,當證&ldo;圓明一切智&rdo;。康熙和雍正兩帝喜愛佛學,是眾人皆知的。康熙被譽為&ldo;佛心天子&rdo;,而雍正也稱自己為&ldo;圓明居士&rdo;,因此,康熙選擇這個富有佛學意涵的名詞作為宮苑的名字,一點也不讓人意外。另一點也不讓人意外的是,圓明園和大清帝國同享光榮與屈辱,圓明園的摧毀跟大清帝國的衰敗是分不開的。正確地說,由於大清帝國在19世紀的式微,讓這座帝王宮苑得不到保護而隕落。
這座受佛光&ldo;普照&rdo;的帝王宮苑,不管是否真能得到佛祖的庇佑,就像在天際墜落的流星,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但這座失落宮苑的歷史記憶仍然存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