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船隊(第1/2 頁)
謝玉琰看向郭雄和郭川,現在兄弟兩個與剛進門的時候相比,情緒平穩了許多。
“這樁案子還多虧許大人,”謝玉琰道,“若非官府中有人插手,你們不能這般容易脫身,賀家更不可能被查。”
郭雄和郭川點頭。
郭川又露出羞愧的神情,要不是大哥之前行船都講規矩,沒有觸犯大梁律法,他們哪裡敢去告官?
這就是個教訓,他以後再也不敢有這種心思。
謝玉琰道:“馮家的案子還要依靠衙署,你們能做的就是將知曉的都寫在狀紙中。”
兩兄弟應聲。
郭雄沉默片刻道:“馮家想要伸冤,只怕沒那麼容易。”
比起郭川,他知曉的多一些。
“馮大哥去京城的時候,曾與馮氏族人交代過,讓他們搬遷去南邊,免得被他們牽連。還留下話,他們兄妹這次肯定有去無回,但身為子女不能不為爹孃伸冤。”
“臨走前更是告誡族人,莫要入汴京做買賣,那裡水深得很,絕對不要入行會。”
“關於馮家案情倒是什麼也沒說。”
謝玉琰道:“既然怕牽累到族人,也就不會透露更多內情。”
郭雄點頭。
郭川道:“行會就那麼厲害?”
郭雄道:“就像汴水上一樣,入京做買賣就必要入行會,糧行、布行、酒行、就連花也有花行,我們雖然沒感覺到其他行會水有多深,但汴水上的緊張,不就在眼前?”
郭川仔細一想,也是這個道理,他們不知曉,是因為他們根本沒入那個行。
說著郭雄看向謝玉琰:“大娘子應該知曉瓷行,瓷行的行老就是韓泗,這次去大名府的那個。”
謝玉琰在大名府輕易就鬥過了韓泗,那是因為劉知府等人被抓,謝家入了大牢的,大名府瓷行群龍無首,沒有人能幫襯韓泗。
入了汴京就不一樣了,韓泗背後有人撐腰,想要壓他一頭並不容易。
這也是為何,謝玉琰遲遲沒有入行會,而是在大名府立鄉會的原因。如果是大名府瓷行,就要遵守行會的規矩。而他們鄉會,是以鄉人為本,鄉人做的買賣可不止是瓷器,這般大家就不會被分割開,即便買賣做到汴京,也能在鄉會中互通有無。
鄉會與行會最大的不同就是,從一開始謝玉琰就在凝聚人心,而非利益至上,這就是為何從一開始王晏就對她處處防備,說她別有用心。
她是別有用心,可之前防著她的那個人,現在也成了她另一個依靠。
所以,她比預想的更早來到汴京。
謝玉琰道:“馮家就是入了布行。”
郭雄點頭道:“正是。馮家的買賣在縣裡一直不錯,有了餘錢就會救助鄉里,鋪子因此才越開越紅火,於是想到將鋪子開到汴京,還以為買賣會更好,沒想到卻招來了禍事。”不用求證,他們就知曉馮家必然是被京中那些大商賈和官員所害,只不過手中沒有證據,也不知道矛頭該指向哪些人。
郭雄提及馮家的案子,也是想提醒謝大娘子,如果要在汴京立足,要處處小心。
謝玉琰自然聽出郭雄的意思,不過,在她眼中汴京的行會不值一提,她不在意他們,更不懼怕行會背後的那些世家和達官顯貴。
那些世家個個想昌盛百年,將自家子弟都塞進朝堂,可是幾十年後,卻讓北齊攻入汴京城兩次,大梁的官家如同喪家之犬,甚至沒有一戰的勇氣,就帶著臣子往南逃竄。
世家名門子弟被北齊捉拿的比比皆是,更多人望風而逃,搶奪百姓車馬、船隻用來運送家財。
那些人本就各懷心思,為的都是各自的利益,好的時候,自然能互相幫襯,但遇到禍事時就只會設法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