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李惲生母的身份就相對郭妃矮了一大截。一些宦官和大臣們看重這一點,就趕忙聯名推薦李宥,天花亂墜的話說了一大堆。 。 想看書來
被假太監幹掉的皇帝(2)
這時的憲宗李純正忙於煉丹求仙,想著某天背後長出兩隻翅膀,撲騰兩下飛上天。丹藥富含多種金、銀、汞等多種重金屬及有毒元素,長期服用之後,造成憲宗脾氣大變,喜怒無常,對事情判斷沒有以前那麼英明。他聽到候選人李宥一方陣營的嗓門大了點,競選廣告精彩了一些,就一時糊塗,做了此生最糊塗的決定。元和七年(公元八一二年),李宥正才脫掉遂王的小斗笠,戴上了大唐太子的大簷帽,風風光光搬進東宮住了(此後改名李恆)。老子吃肉,兒子喝湯,李湛也跟著當上了鄂王,正式享受國家財政津貼。
李湛的錢包鼓了,房子大了,身邊的太監多了,玩得也就更起勁兒了。這一點,他倒是很虛心地向父親學習。他爹翹課,他也翹課,他爹看馬球,他也看馬球,他爹戲宮女,他就和宮女做遊戲……總之,他爹一身的缺點都被原封不動地複製走。而他爹這時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了,懂得為父之道了,但是總覺得自己頭上的大簷帽是偷來的,沒準哪天就被老哥李惲搶去玩了。李恆整天如履薄冰,和身邊的太監王守澄等人商量怎麼保住飯碗,對於幾個兒子,包括李湛,依舊採取放羊的態度。至於李湛那位跟仙丹死磕的爺爺憲宗,就更沒時間答理他了。
小孩子沒人管,就會養成任性、放縱、不羈的性格,這種秉性的人當丐幫幫主也許沒問題,但是當皇帝就非常有問題了。因為丐幫的終極目標無非是混一頓飽飯吃,敢於隨性才能吃到飯,而皇帝的終極目標則是要做國家的CEO,讓千千萬萬的人天天吃到飽飯。前者是簡單的能力問題,後者則是複雜的能力加態度問題。李湛的態度已經被腐蝕了,那麼他的能力如何呢?答案是很差。能力需要學習,唐太宗、唐玄宗都是從小學習刻苦的好孩子,兩人後來除了是合格的政治家,還是優秀的書法家、舞蹈家、詩人等等。相反,李湛對書本有種天生的仇恨感,屬於一看書就嘔吐的型別。四歲時,他身邊就有了一大堆的師傅,到後來做了太子,太子太傅、太子侍讀更是裡三層,外三層,個個肚子裡都裝了《論語》、《尚書》等等的海量學識等著倒給他。李湛的態度很一貫,就是翹課,不是一天一天地翹,而是整月整月地翹,優秀教師韋處厚、崔郾等人整天像帶魚一樣被晾在那裡。其中,崔郾格外負責一點。他在當任翰林侍講學士期間,連續半年都沒給李湛上過一堂課,卻被莫名其妙地提拔為負責草擬聖旨的中書舍人。崔郾覺得心裡有愧,就跑去對李湛說自己沒幹活,卻白拿工資,實在過意不去,您還是免了我的官吧。李湛也覺得不好意思,就趕緊說自己太忙了,實在沒時間聽課呀,哪天有空一定去聽。崔郾一聽有門兒,就囉裡囉唆又說了一大堆,嚇得李湛趕緊臨時增發一大筆獎金,打發他走了。事後,崔郾連夜把《六經》濃縮了一下,摘出一些最精彩的篇章抄成小冊子,送給“日理萬機”的李湛當課間餐。估計李湛這個翹課大王哪天拉肚子,一定是把老先生的心血當手紙用了。
李湛一天天在變草包,憲宗卻在一天天找死。晚年的李純動不動就拿身邊的人出氣,好多太監的屁股都捱過板子,有時火氣上來,還要砍人腦袋,搞得宮裡人人自危。郭妃看到這種情緒可以利用,就偷偷去找王守澄等人商量奪權,提前讓兒子上臺。元和十五年(公元八二○年)正月,大太監陳弘志和王守澄經過精心密謀,在中和殿毒死了憲宗。然後,他們又聯合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等人擁立太子李恆登基,是為唐穆宗。老二澧王李惲和自己的鐵桿粉絲吐突承璀還想賭一把,和李恆爭搶皇位。王守澄等人人多勢眾,搶先出手包圍了二人,然後一起砍掉腦袋給憲宗做祭品。書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