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奶鄭重其事地說出了他的看法。
“那你就休兵,”四奶奶說。“這個,光怕難為。”“哪有了咋整?”“生噻,有了不生你還能咋整?”“嗬嗬,我以為你還有啥妙招呢!”
說來也怪,這以後,他們還真就象關了門一樣,齊切切的就一個不生了。就連四爺和四奶都感覺奇怪。
四爺的家裡雖然並不寬裕,但三個娃娃都多多少少讀過幾年私塾。子林不貪,子松勤奮,子玉嘛,女娃娃一個,認得到自己名字,背得三字經女兒經就行了。
子林長大了,他也如法炮製。二十歲,二十歲才能娶婆娘,他說。子林問,為啥?為啥?老子都是二十歲,你娃娃還敢提前?家規!那子林也就不敢再說了。
子林娶的這個林秀青,其實也是他們老丈屋頭一個轉彎抹角的親戚,老丈屋頭的人保的媒。人說了,這叫親上加親。人長得很周正,很能幹的,也很聰明,掌你那個家綽綽有餘,就是脾氣嘛,稍微,稍微有那麼一點點,還心直口快,大家如果能不計較,準保沒事。
唉,哪個沒得點脾氣?俗話說,拉得的牛會打人,還是能幹點好。親上加親,那總比娶一個外人強,是不是?
於是,林秀青便從親戚家的女兒變成了汪四爺家的兒媳婦。
媳婦兒是娶了,接下來的問題也就跟著來了。老大娶了,老二也得跟著來。雖然老二還不到年歲,但早晚總會來的。至於老三,女娃娃,找個好人家嫁了就是。就憑她那長相,他汪四爺這當老爹的一點也沒有發愁。
那都是後話。眼前最要緊的是吃飯的問題。娶了兒媳婦兒,以後吃飯的人會更多。雖然汪四爺期盼著子孫繞膝熱熱鬧鬧的景象,可那麼一丁點兒田地,哪裡來那麼多糧食給一家子人吃呢?總不能讓別人嘲笑我汪四爺娶得起媳婦兒生得起乖孫供不起飯吧?就算加上這個老磨坊,日子是不是過得起走他也不知道。汪四爺著實有些發愁了。
田地不多,倒不是因為他汪四爺不守祖業把家敗了。他聽他額爺說過,當年他額爺的額爺的額爺的額爺聽說四川這邊又大又平,田地多得沒人種,便挑起擔擔,扯著一家人,跟在一群人的屁股後面翻山過嶺走了幾十天來到四川。可是平原大壩好田好地早就被人圈佔完了,他們只好跟著一夥商販繼續往西,直到走完平壩走進山裡一直走到黃沙壩裡。大夥覺得這個小壩子雖然野草叢生,荒蕪無比,但山清水秀,林木蔥蘢,群山環繞之下地勢還比較平坦,一條小河繞壩而行,也是個不錯的地兒。於是大家一商量,就在河邊高處搭起一串棚棚住了下來。後來他們幾家人就在這個壩子裡開荒種糧,養豬餵牛。再後來,這裡就變成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炊煙繚繞,水復山環的好所在了。
很多很多年過去了,幾乎所有的人家都由一家變成幾家再變成好多個幾家。於是,黃沙壩裡形成了一砣一砣一片一片一碥一碥的村落。那些田地也就由幾家人種變成十幾家人種再變成幾十家幾百家人種;大田也就變成小田小田又再變成小小田再變成小小小田兒了。
當然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當下最緊要的是田地少捐稅多如果不想點辦法一家人就吃不飽肚子。咋整呢?汪四爺這些天白天黑夜都在想辦法。可是把腦殼想得生疼把心思都挖完了也沒想出個好辦法來。
“要是當年我們也買幾畝田,那就沒有這些事了,”他說。
“你咋不買?”四奶奶問。
汪四爺不說話了。他知道現在說這話等於是沒說。不是不想買,是想買沒買著。在他的記憶中,有好幾次都是這樣。一次是隔壁汪卓洋大奶奶死了,她女兒要賣田地。他們好不容易湊了錢去,可張子賢的老爹出的價高,人家賣給張子賢的老爹了。汪四爺的額爹憤憤地嘆息一句:“一家人咋?一家人還是隻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