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辭別故里白日飛昇(第4/5 頁)
遊玩,
遇許仙人蛇戀喜結良緣。
有法海行天道生生拆散,
鎮壓在雷峰塔世人堪憐。
白狀元拜倒塔母子相見,
留下了《白蛇傳》千古流傳。
白素貞、小青在眾目睽睽之下飄然仙去的訊息,迅速傳遍隴、陝、川三地,那些好事者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文人雅士、修真高人、江湖豪客及村野閒漢。他們饒有興味地或攀登白雲峰尋覓仙蹤、或前往大風臺酸菜缸處品嚐濟荒美味、或遠赴乏牛坡憑弔許靖夫婦……小小的白雲峽一時名聲大噪,人滿為患。到後來驚動地方官府,差人討問詳情。劉玉便將將靈虛子告知他的白素貞消弭“五災”的功績添油加醋地表說一通。俗話說:話越捎越多,錢越捎越少。白素貞、小青二人在白雲峽的所作所為,被傳得神乎其神。官府便說要把此事寫入《地方誌》。並頒佈官家封誥,冊封白素貞為白雲菩薩,小青為青衣使者,著地方上立即建廟侍奉香火……如此等等,把那劉玉忙了個焦頭爛額。眼看自己實在是獨木難支,便心生一計,召集來幾位鄉老富戶,成立了個“白菩薩”神廟籌建委員會,專門負責來客接待及神廟選址、修建的具體工作。這樣一來,劉玉肩上的擔子便輕了許多。經過多方商討研究,又採納鄉民意見,最終決定將“玄妙觀”更名為“白雲庵”。正殿原先的神像移至偏殿,只供奉白素貞、小青二人的塑像。又將戲樓後面她們的住所拆除,擴建成可容納百人的迎賓館。周圍砌築圍牆,留前、後兩個門戶,專供遊客出入。前門朝南,正對白雲峽街道,門樓起脊瓦獸,雕樑畫棟,高大宏輝,雍容華麗。兩扇硃紅大門,四角鐵葉包裹,正中鑲嵌一百零八顆金光閃閃的泡釘,黃銅獸頭吞口,懸掛紫金吊環;一對門柱,兩人合抱粗細,皆是上好柏木,塗刷亮紅油漆,顯得既富麗堂皇,又肅穆莊嚴。左右兩邊的鐘鼓樓,造型別致。銅鐘高逾一丈,皮鼓周匝三圍。鐘聲清亮,鼓聲震天。晨鐘暮鼓,給白雲峽平添幾許神秘色彩。後門朝北,毗鄰白雲河畔,正對白雲峰巔。一來取水方便,二來接納靈氣。規劃完畢,招聘高手匠工,擇日動工,歷時大半年方才竣工,恰恰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白雲庵”揭牌之日,也就是白素貞、小青塑像的開光之時,擇定於農曆三月二十日,正好趕上送子娘娘的會期。——可謂是擇日不如撞日,便將白雲庵迎神賽會的日期亦定在此日。
是日,天剛矇矇亮,白雲庵內便聚集了將近一千餘人。他們大多為白雲峽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幼,還有聞訊趕來的徽、成、秦三州的信士弟子。大家皆安安靜靜地站在白雲庵大殿廣場,十分虔誠地等待吉時的到來。隨著一輪噴薄而出的紅日冉冉升起,就聽銅鐘被人敲響。“噹噹噹……”一連響了二十四下,可謂是振聾發聵,不同凡響。眾人捂著耳朵等鐘聲響過,就見正殿大門徐徐開啟,那些早就排在門口等待了許久的參與工程建造的木匠、瓦匠、塑匠、畫匠、鐵匠、石匠等諸色匠工魚貫而入。他們在大殿內各執其事,使出本門秘術,配合主案法師共同完成了神像的開光儀式。移時,一群壯漢便抬著白素貞、小青二人的塑像走出大殿,安放在廣場中心早就擺好的巨大供桌上。前面案几上擺放各色祭品,香菸繚繞,燭火輝煌。待眾人齊齊跪拜畢,便從殿內出來一十二名端公。他們一個個面塗五顏六色的油彩,身著花花綠綠的裙袂,左手執著羊皮鼓,右手提著木擊子,神情肅穆,儀態莊嚴。那些圍在塑像前的人群見狀,自動退後,騰出一片場地,供他們請神做法。那些端公先是扭擺腰身,踏著碎步,敲響羊皮鼓,誦起請神咒,排著長隊,繞著塑像轉了數圈,便在供桌前踏歌踴舞,娛神禳災。他們聲音高亢,扮相滑稽,唱詞詼諧,且多俚曲俗語,不時博來圍觀者的鬨堂大笑。隨著供飯的男扮女裝的廚師們扭扭捏捏逐一登場,立時將迎神賽會的節目帶入高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