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第1/2 頁)
一旁的掌教連連附和,拓拔烈點頭答允。幾個中官捧了新鮮的甜瓜進來,永平指揮他們分發給院子裡的師生。
拓拔烈鮮少在生人面前使用左手,我忙奉茶提議道:「皇上,這裡暑氣重,到書房歇歇,讓人先備下筆墨吧。」
拓拔烈頷首,永平忙著打點起來。皇帝移駕束高閣,楊楨季夜伴駕左右,他們談論天下大事,我見機請辭去給白石先生上一柱香。他示意永平跟著,迴廊花影下,我詢問他:「皇上這些日子,可好?」
永平低頭跟在我身後,「皇上的心思難猜,喜怒都不在臉上,每日處理公務、召見大臣,旁人看著與平常無異,只有我們這些近身的奴才知道……皇上心裡難受。」他抬頭覷我,癟著嘴頗有些埋怨的樣子,「皇上的身子最忌傷心勞神,這陣子擔心夫人,夜裡總是睡不踏實,飯量也減下不少,每天都靠百里先生拿湯藥補品吊著精神……夫人回來就好了,這些日子宮裡都不知道怎麼過來的,奴才直到今天才見皇上有個笑臉呢。」
我嘆息不語,在後屋找到夏生,夫妻倆久別重逢,正拉著手說話。永平輕咳一聲打斷他們,「夫人想去祭拜先人,請夏公子帶個路。」
夫妻兩人將我們帶到束高閣後門的一座僻靜小院,院子裡有一叢萱草,數葉芭蕉,幾竿修竹。夏生拿鑰匙開門,拂去案上薄塵,重新點起長明燈。「學堂裡師生多,這裡不讓閒人進來,平時都是我和內人打掃的,這些日子家裡沒人,都沒顧上收拾。」
小屋裡供奉了白石先生,葉老夫人和阿代嬤嬤三人的牌位,我幫忙整理,一一拈香祭拜,念惜往事,落下幾滴眼淚。
外頭天色不早,晚風有氣無力。永平來催,回束高閣時,見季夜和掌教先生興高采烈地捧著拓拔烈的御筆出來,一幅上題寫「白石書院」,一幅上題寫「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十四字,字字遒潤。
書房窗臺下,垂著幾綹青藤,屋子裡拓拔烈在問話:「楊學士,依你之見,何謂『死而不朽』?」
楊楨思索片刻,答道:「弘農楊氏出於姬姓王族,周時封揚侯,晉時有羊舌大夫,漢時有三公,南朝時有三楊,在臣看來,楊氏子孫相繼,煙火不絕,便可稱死而不朽了吧。」
「這只是世代享有祿位,並非不朽……白石先生沒有子嗣,身雖歿,言論卻能流傳後世,在朕看來,這才叫『死而不朽』。」
「是,陛下今日在白石書院垂誡,不如刻石樹碑,也好傳之後世。」
「不必了。石頭之堅硬,莫若長城,可是讓孟姜女哭一哭就塌了。朕是胡人,朕的軍隊就打關外來,那些石頭,別說擋不住胡人的鐵騎,就連女人的眼淚也抵擋不住,刻石樹碑並不能使朕今日之言不朽?」我透過窗牖,看見拓拔烈正背對著楊楨,撫摸牆上的地圖,白石先生在地圖上留下的橫七豎八的硃砂國界,最後每一條都變成了戰場。「先生在時,一直就主張先西進,再南下,可惜劉圭始終沒有採納先生的建議,最後落得個身死國亡……楊學士,你可曾去過西川?」
「臣未曾去過。」
「朕倒是去過蜀地多次。漢中往西有個灌縣,縣裡有座二王廟,朕每次入川都會去那裡看看。那座廟很有意思,百姓們的信仰總是不脫世俗氣息,凡人也能被當作神佛供養,那廟裡的香火甚至是比方圓之內的觀音廟還盛。如果功德能被後人銘記,也可算死而不朽了吧。」
「陛下所言甚是,這二王?」楊楨道,「蜀中名聲最盛的,當數武聖關公,武侯孔明瞭吧,此二人忠義之士,為人臣之表率,當得起百姓們如此供養。」
拓拔烈轉過身,搖頭輕笑,「武聖、武侯?朕說過,要社稷長久,必然要靠文治,朕以武功開國……實屬無奈。二王廟裡並非供奉武聖、武侯,而是李冰父子。楊學士,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