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注釋
[1]1900年12月9日,李約瑟於生於倫敦南區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年14歲的李約瑟被送到愛爾蘭諾普頓郡昂德爾公學學習。在這所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中學裡,李約瑟受wf桑德森校長的影響,逐漸培養起對科技、歷史等方面的濃厚興趣。桑德森對李約瑟的一些諄諄教導,如&ldo;思考問題要有廣闊的視野&rdo;、&ldo;如果你能找到煥發起自己執著追求的東西,那麼你就能把它幹好&rdo;等,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後來李約瑟說:&ldo;中國科學技術史&rdo;這一研究課題,我想就是&ldo;以廣闊的視野思考問題&rdo;的最好例項了。透過李約瑟的自述,可以看出,愛爾蘭當是他日後走上科學道路的發源地(參見《李約瑟畫傳》王錢國忠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李約瑟《以廣闊的視野思考問題》,載《李約瑟文錄》,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三松堂學術論文集》,馮友蘭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
[3、5、11、12]《李約瑟畫傳》,王錢國忠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4]所謂&ldo;李約瑟難題&rdo;,據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科技史家江曉原說:實際上是一個偽問題(當然偽問題也可以有啟發意義)。那種認為中國科學技術在很長時間裡世界領先的圖景,相當大程度上是中國人自己虛構出來的事實上西方人走著另一條路,而在後面並沒有人跟著走的情況下,&ldo;領先&rdo;又從何說起呢?&ldo;領先&rdo;既無法定義,&ldo;李約瑟難題&rdo;的前提也就難以成立了。對一個偽問題傾注持久的熱情,是不是有點自作多情?如果將問題轉換為&ldo;現代中國為何落後&rdo;,這倒不是一個偽問題了(因為如今全世界幾乎都在同一條路上走),但它顯然已經超出科學技術的範圍,也不是非要等到李約瑟才能問出來了。順便提一下,作為對&ldo;李約瑟難題&rdo;的回應之一,席文曾多次提出,17世紀在中國,至少在中國天文學界,已經有過&ldo;不亞於哥白尼的革命&rdo;,這一說法也已經被指出是站不住腳的(江曉原《十七、十八世紀中國天文學的三個新特點》,載《自然辯證法通訊》第10卷第3期,1988年)。江曉原之說有他的道理,但要說是一個&ldo;偽問題&rdo;未免有點譁眾取寵的意味。大凡問題應以是與不是界定,如這是個問題,或不是個問題,不能以真偽界定‐‐這是常識。至於李約瑟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也不是一個小小的席文就可拍板定案的。
[6]《〈中國科學技術史〉編寫計劃的緣起、進展與現狀》,載《中華文史論叢》,第1輯,1982年。
[7]陳立夫《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前言》,第一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出版。
[8]《李約瑟與〈中國科學技術史〉》,劉景旭編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出版。
[9]《費正清對華回憶錄》,費正清著,知識出版社1991年版。
[10]《中央日報》,1943年5月4日。
[13]《李約瑟畫傳》。李約瑟這一觀點並未得到西方學術界的公認,據後來擔任過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的何丙鬱博士說,1995年8月,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舉辦為期兩天的討論會,主題是&ldo;道家是否對中國科技的貢獻最大&rdo;,邀請歐洲各國有名的漢學家與會,但他們認為除了煉丹術的研究是道家最大的貢獻外,別的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入會者舉出了中國歷史上很多非道家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