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決定出山!(第3/4 頁)
渠引水,可見決心之大。
要知道,這裡是黃土高原。
這裡的地形是千溝萬壑。
直線十幾裡,中間最少也有三五道溝。
水渠要是下溝,還怎麼引水過去?
所以要麼立墩子把水渠架起來,要麼走彎路。
但無論哪一點,這個工程都不是一般的大,估計得由社裡牽頭才能做成。
這讓孫向陽想到了紅旗渠。
十萬人,歷經十年,削平了一千多座山頭,開鑿了數以百計的隧洞,總乾渠近百公里,支渠斗渠加起來,一千多公里。
孫向陽記得,當時自己看那部紀錄片的時候,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迴盪:偉大!
心中的震撼更是久久不能平息。
當時網上有人提出,既然這麼困難,為什麼不搬走?
就如同現在的沙坪壩,風涼話可以隨便說,既然沒水,活不下去了,幹嘛不搬走?
先不說故土難離,就算沙坪壩同意,又能搬到哪裡去?
搬到更差的地方,他們不會同意。
搬到城裡?
信不信今天沙坪壩搬進去,明天就會有無數的沙坪壩站起來?
所以,就算耗費十倍的人力物力,花費百倍的代價,有些口子也是不能開的。
這可跟後世的拆遷不一樣。
那會只要給錢,隨便你搬,工作也好找,甚至還能帶動經濟發展。
但現在,沙坪壩搬到城裡,是要把這些人安頓好,給他們工作,鐵飯碗的。
誰不羨慕,誰不想?
因此,沙坪壩壓根就不可能搬走,甚至沙宏成腦海中都沒有搬走這個概念。
那麼就只能砸鍋賣鐵,豁出去,修建一條水渠,從別的地方引水過去。
相比這個,眼下沙宏成請孫向陽出山的代價,反而不值一提。
至於說,為什麼不請求上面,調專門的大型打井機械,打個上百米,還能打不出水來?
這點沙宏成不是沒想過,但不現實。
因為根據劉春花的講述,沙坪壩下面,可能存在著裂縫,如果找不對位置,打再多都沒用。
還有就是沙坪壩同樣沒有通電。
上百米深的水井,每天靠人力打水?
那樣以後沙坪壩什麼都不用做了,光打水就是了。
相比而言,修建水渠反而更適合那邊。
畢竟整個沙坪壩575口人,除了人喝,有時候還得喂牲口,還有不少耕地。
咬咬牙,修一條水渠,現在是苦點累點,但下一代,肯定會享福。
當然,這只是最後,實在沒有別的法子可想的路。
而沙宏成也好,沙坪壩的人也好,在這會也不可能想到二三十年後,這片大地上會是個什麼樣子。
就如同老支書,心心念唸的百年大計。
是他們目光短淺嗎?
不,他們能夠想到百年後,能夠想到下一代,目光又怎麼可能短淺?
只是因為時代的侷限,限制了他們的遠見。
孫向陽上輩子剛接觸有線的座機電話,接觸那笨重的電腦時,同樣想象不到,未來竟然會有智慧手機,不僅能打電話,通影片,甚至還可以當電腦使用。
“好,我答應了。”
孫向陽點點頭,答應下來。
之前老支書的一番話,解開了孫向陽的心結,讓他做事情不再像以前那般畏畏縮縮。
更何況,他遲早也要走出去的,這輩子不可能一直窩在雙水灣。
既然要努力建設雙水灣,那麼光靠雙水灣三百口子人,一百年後,恐怕這裡還是雙水灣,看不出多大的變化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