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4 頁)
就是將採摘下的金黃色樹柿碼進密閉容器中,然後封蓋,密閉悶上三四天,再揭蓋,這時的柿子就會變得又香又脆,一點也不澀了。即然這裡的人不知道柿果的好吃,那自已正好利用這點,用後院這兩棵柿樹也可以換些錢回來。
衛大妞想了想,又道:&ldo;後天就是鎮集麼?咱的鎮集還是五天一次麼?&rdo;集市一般都是五天一次,這麼問上一問,也表明一下衛大妞還是有些許記憶的,不致於引起衛有根的懷疑。
果然,衛有根點頭:&ldo;嗯,後天鎮集,我明兒酉時之前就得把繡品做好,給孫嬸送過去。&rdo;
後天的話……時間太短,根本悶不好柿果,再說,家中這一窮二白的,也沒有容器。衛大妞想了想,不如趁著這次市集,去看上一看,瞭解一下這個世界上市集的情況,順便帶著那張兔皮,再去摘些無花果帶上,看看能不能換些錢,也好買罐子,回來悶柿果。
心中有些這些計較,衛大妞又仔細的想了想,覺得沒有什麼紕漏,便決定後天跟著孫嬸兒一塊兒去鎮集上瞧瞧。
做好了這些打算,衛大妞又打發衛有根撿了些好點的無花果,放在孫嬸送窩頭時拿來的竹盤兒裡,給孫家送了去。那家她就認識個孫嬸和孫二妞,別的雖見過,但都不認識,怕去了再露陷,還是以後慢慢認識好了。
衛有根端著竹盤去了孫家,衛大妞則拿著短匕去了西頭野林,找到上回割竹子的地兒,又動手割了五六根野竹,約摸自已拿不了了,才收起短匕,抱起竹子回了家。
此時正值下午未初時,就是下午兩點半左右的樣子,風和日麗,衛大妞坐在院中修竹子,又割成一截一截的竹筒,碼在旁邊。衛有根則拿著他的繡品在那一針一針認真的繡著。
這時,孫叔孫嬸出門到西頭去下地,見姐弟兩個坐在院中,不由笑道:&ldo;看,有根她姐回來了就是不一樣了,立馬兒就有個家樣兒了。&rdo;
衛大妞抬頭見了,孫嬸是認識的,孫叔雖不認識,但看年紀也猜得出來,便甜甜地叫道:&ldo;孫叔,孫嬸,下地去啊?&rdo;
孫叔點點頭:&ldo;嗯,下地。好孩子,你弟吃這些年苦,沒白等。&rdo;。
孫嬸則上了上肩上的鋤頭,道:&ldo;大妞啊,你剛叫有根送來的果子可甜,跟吃蜜似的,那叫個啥?上哪兒弄的呢?&rdo;
衛大妞笑笑:&ldo;那叫無花果,野林裡有,是我爹教我認的,說是一種可吃的果子。&rdo;野林裡的果子在屯裡是個敏感字眼兒,所以得趕緊解釋一下,這不是那種會吃死人的果子。
&ldo;還是你爹懂得多!!&rdo;孫叔孫嬸說笑著,下了坡,相伴著往小溪西面的田裡走去,姐弟倆則繼續手上的活計。
到了申時末,衛大妞就帶著衛有根,各自抱了十多根割好的竹筒子,順著溪水往村南的泥灘走去。路上遇見村民有問的,就搪說是去下游用竹筒接些乾淨水。
到了泥灘,衛大妞找出糙叢中的木板和木棍,劃著名到了泥灘中央。經過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幾乎每一根竹筒裡都有收穫,有的甚至跑進了四五條跳跳魚,都擠在裡面,想逃又逃不了。
衛大妞高興的收穫著竹筒裡的魚,一根竹筒竟盛不下全部,只好把這根裝滿了魚的竹筒送回糙叢那裡遞給衛有根看著,再折回泥灘中央另裝一隻竹筒。下在泥灘裡的十幾根竹筒總共收穫了將近一個半竹筒的魚,衛大妞都送到糙叢那裡叫衛有根看著。
又回頭把帶來的剛做好的二十多根竹筒全部下到泥灘裡,並做好記號,才折了回來,將木板和木棍藏起。
&ldo;姐,今天收了這麼多魚那!!!&rdo;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