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2/2 頁)
之類命題的著作更好。尤其是受到了編輯張志春先生的熱情鼓勵,在寫作計劃上給我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意見之後,我的信心更足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為一個「搞理論的」人,要寫一本文學傳記,也許本來就不勝任,更何況,我對於理論本身就是一知半解。這本書對於專家學者來說也許是「街談巷語,不足為憑」,但是,對於廣大欲瞭解中國文化中的偉大人物莊周而沒有條件直接閱讀莊周著作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幫助。如此,則筆者一年來查閱資料、伏案爬格的辛勞也就不足掛齒了。
我的朋友張睿,以小說家、詩人的眼光,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其中第二章的部分段落由他捉刀,在此表示感謝。吾妻為本書的寫作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作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