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2/3 頁)
命,又見柳妃臉色瞬間煞白,便知舒妃用心何在……那一日,也許是天意吧,正當我為柳妃急得一頭冷汗之時,跪在地上的舒妃,卻不知為何突然暈倒在地,被人抬回端寧宮中。
慶宴一時大亂,御醫匆匆趕去了端寧宮,診脈後竟告知先帝,舒妃已有身孕。先帝大喜,竟當眾宣佈,冊立太子之事,需待舒妃誕下皇嗣之後再議。為免皇嗣有恙,先帝還下旨封閉宮門,禁止一眾嬪妃請安送禮,還立刻增派了許多宮女宦官隨身保護侍侯,以確保皇嗣平安。
就這樣,在眾人小心翼翼的看護之下,舒妃終於平安產子,便是當今睿王元濬。按說,母子連心,舒妃應該最是疼愛親子才是。卻不想舒妃卻以自己產後體虛,無法照拂親子為由,將濬皇子送予當時已有一子的柳妃看管照應。
卷二 情起時,風雲聚,一寸相思一寸情 68、秘辛(下)
第68章 、秘辛(下)
當是時,柳妃已知舒妃將自己送予先帝,便是為求她誕下龍子,然後將淳皇子立為太子,按國律處死生母之後,舒妃便會能名正言順地將淳皇子接進自己宮中撫育,從而確保自己及舒氏一門即可平安無恙,又可以自己為太子養母身份晉位中宮,甚至是太后。然人算不如天算,現在舒妃也育下一子,卻託由自己照顧,當下也是不知其意。
後來,濬皇子便在柳妃宮中長到了五歲。說也奇怪,這五年來,請立太子一事,朝中再無人說起。
而濬皇子在柳妃宮中這五年,也當真是災禍連連,時而落水,時而從樹下掉落,時而莫名摔傷……林林總總,讓我們防不勝防。然則,稍大一些的淳皇子卻是時時護著濬皇子,每有危險,淳皇子總是捨己保弟平安。要說這兩兄弟的情誼,也便是那個時候開始便有了的。
當時,我與柳妃都弄不分明,何以這小皇子總是這般多災多難?至後來,我們無意中捉到一名想下藥毒害濬皇子的小內侍,並撬開了他的口,我們才總算明白過來,那是舒妃做下的局啊!
柳妃雖誕育了淳皇子,但出身並不高貴,也無外戚支援。然舒妃不同,她乃當朝左輔之嫡女,本就門庭高貴,現在也誕有皇子,那兩相權衡,皇上心中必然會傾向濬皇子接立太子。可若是濬皇子被立為了太子,舒妃便會被賜死,濬皇子也將會交由其餘妃嬪撫養長大‐‐日後濬皇子登基,那撫養他的妃嬪便會是太后。那太后身後,必會有支援她的親族,哪裡還論得到舒家這個真正的外家發號施令?
是以,兩權相害取其輕。舒妃寧願放棄自己的親子,也要先保全自己。若是濬皇子不在了,淳皇子便會是再無異議的太子,親母柳妃賜死,舒妃便可順理成章接過淳皇子來撫養,從而成為太后,舒氏一門,才會門楣光耀,再無可替代!
我還記得那一天,當我們想通這一層利害關係,柳妃落了淚。她摸著濬皇子的頭,對我道:&l;我只道虎毒尚不食子,竟不知世間會有如此母親,為了保全自己,保全家族榮耀,狠毒至此!&r;說罷,毅然決然地起身,往端寧宮去了。
那一夜,端寧宮中,舒柳二妃究竟談了些什麼我不知道,只事後聽宮人們說起過,那夜宮中燭火徹夜未熄,間或有舒、柳二妃哭聲傳來,斷斷續續,聽不真切。
又過了幾日之後,朝堂之上,忽又颳起了請立太子的大風。這一次,朝臣們眾口一詞,皆說數年之間,觀之兩位皇子,濬皇子雖這舒妃親生,出身高貴,然則嬌憨痴傻,多災多難,若以國相托,恐生變數;而淳皇子最是聰明伶俐,深肖先帝,況又是皇長子,最應冊為太子。先帝思慮再三,終決定立淳皇子為太子。
</br>
<style type="text/c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