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後勤,後勤!(第1/2 頁)
漢初的《黃石公三略》有云: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意思是說,從千里之外運送軍糧,士兵就會忍飢挨餓;臨時打柴做飯,士兵就常常不能吃飽。
可以說,古代軍事家們早已經察覺到長途作戰的難度,也察覺到後勤保障對前線作戰的重要意義,因此在作戰之時極為注重後勤。
昔日漢武帝北驅匈奴,派遣4萬騎兵深入草原,但卻有5萬步兵和20萬民夫作為後勤保障人員跟隨前進,後面還有數十萬民夫負責運輸糧食。
遠征之難,後勤之重,可見一般。
此次八路軍大軍遠赴600公里以外作戰,對陣盤踞東北十餘年的70萬鬼子。如果後勤保障不能及時跟上,別說擊敗鬼子收復東北了,恐怕自身都有可能蒙受重大損失。
就像這兩年歐羅巴戰場上的漢斯與毛熊之戰,漢斯都打到毛熊國首都附近了,卻因為後勤跟不上,直接導致戰役僵持並最終失敗,大量精銳部隊消耗在嚴寒冬季之中。
………………
“後勤距離太長,草原上路況太差,以卡車隊組成的後勤線,必然無法保障前線消耗。”
站在地圖前,張雲比劃了一下擬定的進攻路線,就立即做出了判斷。
不過,張雲也從來沒打算依靠後勤線。
擁有繳獲加成系統,坐擁海量的物資,張雲自己就是一座後勤基地,還是那種全能型後勤基地。
關於這一點,總部和老家高層同樣也心知肚明。
要不然,總部和老家也不會制定這樣的反攻策略。
事實上,以目前八路軍的軍事力量,直接反攻東北還是很勉強的。
雖說目前八路軍陸軍力量已經形成了對關東軍的巨大優勢,但空軍目前優勢不大,海軍更是直接沒有。
沒有海軍,就無法透過最便捷的北寧鐵路、遼西走廊進入東北,後勤保障距離便會變得漫長;空軍優勢不大,便意味著目前八路軍空軍雖然能夠壓制關東軍和華北軍陸航部隊對一線戰場的影響,但是卻很難完全保護脆弱漫長的後勤線。
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額外的後勤補給,部隊是很難向著東北發起反攻的。
但之前老家、總部和張雲商議之後,仍然決定這麼幹,自然是因為參戰部隊可以得到充足的補給。
而補給的關鍵,就是張雲不可思議、無中生有的“繳獲”能力。
彈藥、燃油、糧食、藥品……這些作戰中需要大量消耗的物資,在作戰初期都需要張雲“繳獲”補充。
這也是總部安排的兩支反攻部隊為什麼相距不遠的原因,必要時候兩支部隊可以合二為一,以便就近獲得補給。
………………
想到這裡,張雲將念頭轉向了繳獲加成系統,感受著繳獲加成空間裡那如山如海的物資。
如今繳獲空間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糧食物資、彈藥藥品,布匹建材、機械裝置、礦石水源……可謂應有盡有。
而物資統計列表中,也因為物資種類豐富,鬼子的裝備也雜亂,看著讓人眼花繚亂。
張雲心念一動,按照兌換規則,直接將裝備和彈藥兌換成獨立支隊目前的制式裝備,將糧食等物資歸集。
如此一來,系統物資資料便清晰了很多。
【繳獲加成空間物資匯總:
武器裝備:
四一式半自動步槍支、四一式輕機槍2422挺、勃朗寧重機槍1231挺、紅星手槍6423支;
四一式山炮234門、三九式105毫米榴彈炮225門、82毫米迫擊炮1342門、60毫米迫擊炮234門、120毫米迫擊炮111門……;
雅克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