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 佛門三大派系,懼留孫追悔莫及(第1/2 頁)
這些長老,或妙相莊嚴,或慈眉憫世,或金身廣大,或金剛怒目。
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周身,都自然而然有澎湃佛韻,噴薄而出,都一看就知,乃是西方教下大能。
現在的西方教,頗有當年截教萬仙來朝的氣派,甚至隱隱有勝過的苗頭。
但佛菩薩雖然眾多,其中按來源劃分,大體出不去三個派系。
一是西方教土著,這些弟子,是準提、接引嫡傳,他們自西方窮苦之時一路扶持,最為團結一致。
其中,接引道人阿彌陀佛的弟子,依次是:大師兄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二師兄慈氏菩薩,也就是後來的彌勒佛、三師兄大勢至菩薩、四師兄金剛不壞佛、五師弟國師王菩薩。
準提道人的弟子,則依次是:大師兄藥師佛、二師兄日光菩薩、三師姐月光菩薩、四師兄靈吉菩薩、五師妹毗藍婆菩薩。
二是解教的三千紅塵客,其中良莠不齊。
最強的乃是剛才和慈航道人對線的不空成就佛,其餘像長耳定光仙的後身定光歡喜佛、毗盧仙的後身毗盧屍佛,也都是佼佼者。
三是各種亂七八糟的高人,他們本來都是一方大佬,或出於無奈,或想要投機,或虔誠向佛,最終加入了西方教。
這些人因為來源一致,歸成一派,其實彼此之間勢同水火。
其實算起來,此時的三大士,也是這類。
其中,那個被稱作“大雄”的,其實是耆那教二十四祖,因耆那教也追求禁慾、解脫,故被西牛賀州的婆羅門教迫害。
這大雄敵不過婆羅門教高手商羯羅大士的法力,眼看就要死於商羯羅之手時為大勢至菩薩所救,於是加入了西方教,託庇二聖。
知道並不是又來了一個穿越者,而是這修士本來就叫大雄,慈航道人算是放下了心。
燃燈、多寶道人這種熟面孔,分別來自闡、截,就不必說了。
這兩個傢伙臉皮比須彌山還厚,見了慈航道人,居然面不紅,心不跳。
一個說:“大往昔前,我們曾在玉虛宮一同朝夕相處,現在又在這極樂世界朝夕相處,短暫別離之後,又能再聚,當真是緣分。”
另一個說:“封神大戰之前,其實我是要叫慈航師妹的;那年在普陀,我叫了幾聲慈航道友,而今又得叫慈航師妹了,這豈不是一種輪迴,暗合我西方教佛理?”
表現得,彷彿歡迎摯友一般熱情。
拳頭不打笑面人,他們如此,慈航道人也不好發作。
文殊、普賢則暗握拳頭,心想:“這兩個老鬼,皮裡陽秋的表面功夫倒還真不少做,卻讓那不空成就佛當衝鋒犬。”
慈航道人卻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想笑。
因為對於未來擺明了要成為甚至超越聖人的她,這兩個準聖是陰狠毒辣,笑裡藏刀也好,是和不空成就佛一樣豬突猛進也好,又關她何事?
不成聖,終為螻蟻罷了。
但見極樂世界之中,一派迎新晚會一般的熱鬧光景。
這熱鬧之下,有多少暗流,就不得而知了。
此時燃燈古佛,已收了六個弟子,其中懼留孫赫然在列。
這六個弟子,連同未來多寶道人的轉世,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一起被稱作“過去七佛”。
有人誤會懼留孫是彌勒,其實完全不是。
佛經之中,本來就有懼留孫佛,和彌勒佛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佛。
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帶袋子罷了。
這種論證,就好比孫悟空和武松都是行者,所以孫悟空就是武松一樣無厘頭。
此時的懼留孫,還只是太乙金仙中品境界,並沒有成佛。
因為得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