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1/7 頁)
“朕請先生父親入京的?有何不妥?”朱翊鈞根本不等朝臣們說話,率先開口,把這件事的起因,歸根到了自己的身上。
事實也是如此,他讓張居正接親,張居正不肯,朱翊鈞強制下令,張居正不能違抗聖旨,只好聽從。
吳中行彈劾張居正移親就養,在小皇帝開口之後,事件的性質立刻變成了封駁事。
“侯於趙上奏請命不許廷臣、閣臣內外隔絕,彈劾先生威震主上,元輔請開朝會,還請朕見縣丞典史、見百姓冤屈者和耆老。”
“這不是清流們要求的不許隔絕內外嗎?朕詔耆老進京,不可以了嗎?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為耆老,還是吳中行以為,元輔先生的父親,不是耆老嗎?”
“夫子重孝,歷代以來,莫不是以孝治天下。”
“先生親承先帝付託,輔朕衝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自古忠孝無兩全之說,朕下詔先生父親入京,以成大孝。”
“洪武四年,河南府知府徐麟、南右衛百戶臨濠人張綸養親,太祖高皇帝下旨接養,以全忠孝。勉孝勸廉、移親就養,這是祖宗成法。”
“朕就想不明白了,就這麼一件符合禮法和祖宗成法的美事兒,也至於拿到廷議上來說事兒?”朱翊鈞的語氣冷厲,絲毫沒有之前陽光開朗的模樣,活脫脫的老朱家皇帝模樣,突出的就是兩個字,德涼。
朱翊鈞看向了萬士和,冷冰冰的問道:“萬尚書,朕講的有問題嗎?”
“沒有!沒有任何問題!”
“陛下睿哲漸開,對禮法和祖宗成法理解,並無差錯,陛下說得對!”萬士和猛地打了個機靈,又不是他彈劾張居正,問他幹什麼!
小皇帝這一大段話,哪有一點點小孩子邏輯不清楚的模樣?!
從夫子重孝去談,這完全符合儒家禮法,哪怕是酸儒腐儒都說不出一句話來;從祖宗成法而言,勉孝勸廉、移親就養那是正經的祖宗成法;從眼下談,是清流請命不許廷臣、閣臣隔絕內外,才有了見耆老的事兒;
大叫著:先王之道,非吾君所能行,莫不是賊人!
弘治年間,張皇后的妹妹入宮,孝宗皇帝下旨說要立張皇后的妹妹為妃子,廷議不準,謝遷說:舜娶了堯的兩個女兒,陛下要立張皇后的妹妹為妃,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謝遷這話的意思,很顯然是在說:孝宗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德行,也敢自比堯舜?若是覺得自己能和舜比,就立這個妹妹為妃。
這就是孟子說的:吾君不能謂之賊,大喊著先王之道,非吾君所能行是國賊。
從禮法、祖宗成法、流程制度而言,小皇帝下詔讓張居正父親進京,這件事辦得根本沒有問題,萬士和又不想當國賊,自然不會反駁陛下的話。
太祖高皇帝能做,陛下不能做?
“哦,朕還以為是朕理解錯了呢。”朱翊鈞開口說道:“緹帥,尋吳中行來,朕當面問問他!”
“緹帥?”
張宏在皇帝身邊,小聲提醒道:“陛下,緹帥,前日走了。”
朱翊鈞略微有些恍惚,吸了口氣清晨的涼氣,醒了醒神,他就是被氣糊塗了,新的緹帥剛剛任命,下章吏部還沒辦手續,眼下文華殿內,自然沒有緹帥。
他再次開口說道:“張大伴,你去傳吳中行覲見來。”
“臣領旨。”張宏急匆匆而去,沒過多久,就從翰林院把吳中行宣到了殿上。
吳中行上殿是極為忐忑的,他進殿之後,五拜三叩首大聲的說道:“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翊鈞翻出了另外一本奏疏說道:“爾上奏來言事兒,說定襄王王爵之事不妥。”
“言:右都督朱希孝,引英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