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1/6 頁)
倭式城堡的盤旋山道,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噩夢,這是倭國戰亂百年的最終產物,也是倭國亂戰不休的原因之一。
無論誰想要統一倭國,都必須要面對一個個這樣的烏龜殼,每一個山城都需要大量的人命去堆,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人心,才能把山城抹去。
一旦你變得虛弱,那麼別人就會趁虛而入,拔掉你守備力量不足的山城。
本就支離破碎的倭國,因為山城的存在,更加支離破碎。
而織田信長、羽柴秀吉給出的辦法,就是一國一城,一個令制國內,只能允許一座山城的存在,如果建造更多的山城,就會面臨天下大名共伐。
這個政令,在織田信長的轄區並沒有實現,因為在統一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的地盤也是一國一城,就要面對敵人無窮無盡的騷擾。
唯有統一之後,才有可能做到。
倭式城堡之所以能改變倭國的政治格局,完全是因為倭國的火藥、火炮、甲冑數量不足。
面對這樣的山城,不想軍兵傷亡過大,最好的辦法是圍而不攻,畢竟山城補給困難,而且山上很難種田,但圍城極為昂貴。
圍城要倍於敵人兵力,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戚繼光下令攻打忠州城,陳大成已經詳細的描繪了忠州的易守難攻,並且希望各部做好一定程度減員的準備。
次日的清晨,天矇矇亮的時候,彈琴臺河對岸,出現了數百條船,將整個江面封鎖,沉悶的鼓聲,一下又一下的敲動著,驚醒了了黎明。
號角聲刺破了天際,大大小小船隻向著漢江對岸撲去。
大明的進攻,開始了。
李舜臣帶領的兩萬四千義軍開始渡河,他們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吸引忠州倭寇的注意力,給側翼的進攻拖延時間。
戚繼光給李舜臣的任務是帶著人,攻打彈琴臺,吸引倭寇注意,哪怕就半個時辰就可以,讓大明軍順利渡河。
只要大明軍能在兩側順利渡江,展開陣型,忠州收復就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兒,無論發生什麼,哪怕是後方的火藥全部被炸了,也不妨礙忠州攻勢。
大明軍全火器作戰也就一年多的時間,大明京營銳卒、遼東軍經過了極為嚴格的冷兵器訓練。
忠州的倭寇,早就注意到了河對岸的異動。
船隻的雲集、各種糧草裝船、河對面的軍兵枕戈待旦,在號角聲響起的時候,倭寇也開始了半渡而擊,沒有火炮,但有各種各樣的投石機,塗滿了各種油料的石塊被點燃,被投石機丟擲,飛向了過江的船隻。
所有的平底漕船,都是在漢江造船廠製造,本來是順著漢江運送糧草、火藥、甲冑等物,現在用來運兵。
倭國的防禦已經非常嚴密了,並沒有因為接連的戰敗而士氣崩壞,一艘艘被點燃的船隻,衝向了江邊,一名名朝鮮義軍跳下了船,撲向了岸邊的倭寇。
“殺!”李舜臣跳上了岸,身先士卒的衝了過去。
戚繼光放下了千里鏡,開始下令,他要求麻貴、麻錦兩兄弟,帶領兩個步營一個炮營,準備渡江,這是額外的部署。
朝鮮義軍的表現,讓戚繼光對自己的將令做出了臨時調整,因為朝鮮義軍可以穩定佔領灘頭。
更加明確的講,朝鮮義軍贏得了戚繼光的認可和尊重,認為他們的作用,不僅僅吸引目光,可以執行更加深入的作戰任務。
朝鮮義軍打的沒有任何章法可言,沒有什麼波次,更沒有什麼陣型,披甲不足一成,沒有火器,沒有弓箭,甚至有點衣衫襤褸,只有大明朝廷發下去的長短兵。
但如此簡陋的裝備下,朝鮮義軍,士氣如虹。
守備彈琴臺的倭寇的防禦工事,被不要命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