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ldo;木士!&rdo;?子君驚訝地叫出聲來。
第二十一章(二探清門)
這個名字似乎在哪裡聽到過。哦!子君想起來了,她曾派小周到縣裡去查清門村的資料,後來小周在檔案館用電話裡向她做了情況匯報。她問小周查得怎麼樣了,小周說縣誌裡確有清門村的記載,並引用縣誌裡的記述說&ldo;清門村始建於西漢初年,具體時間不詳,村中居民原姓蔡,後改為姓劉,據說是高祖皇帝賜的姓,村名原叫青門,青山綠水的青,自打屠村事件發來生後,就被訛傳為清門了&rdo;。子君又問真的有屠村事件?小周說是在村名的注釋裡寫的,究竟有沒有無從考證。小周還告訴她,有關清門村最詳細最明確的記載,原文是&ldo;建武十九年夏,關中大旱顆粒無收,有青門大善人木士建鑊於汲水,佈施湯粥,前後賑濟災民兩千餘,被稱活菩薩。建武十九年冬,光武皇帝賜親筆御書&l;澤潤蒸黎&r;之匾額,另賜土地五十頃、黃金四百兩,牛羊一千頭。木家拜受皇恩,然除匾額外,其餘之物均散予村民。&rdo;
當時她非常疑惑,既然清門村的人被御賜劉姓,怎麼還會有姓木的?小周對此也弄不清楚,只做了補充說明:&ldo;有關木士,也有後人所做的註解,說其實他不姓木,而是姓杜,原是西漢平帝時的衛將軍,為逃避新朝皇帝追殺才到清門村隱姓埋名。&rdo;她仔細想想覺得有道理,如果將&ldo;士&rdo;換成&ldo;土&rdo;,前後二字拼在一起,確實構成個&ldo;杜&rdo;字。
杜嶸,同一個人物的結局卻有兩種記載,一個說是戰死一個說隱居,到底哪個真實可信呢?
&ldo;什麼不是?&rdo;處理完鼠崽返回秘室的張昕望著子君,他顯然是聽錯了。正在沖金甲發愣的方一鳴也轉過頭往家譜上湊,卻不認得那些繁體文字。
亞楠剛從櫃子裡端取出一幅捲軸準備解開,聽到子君驚叫,便停手問道:&ldo;有問題嗎?&rdo;
&ldo;沒事。&rdo;子君一時難講清楚,同時擔心隔牆有耳,只好應付一句埋頭往下看,可惜後面幾十頁損毀更加嚴重,有的僅剩下隻言片語,該死的老鼠!
從那些零碎的文字中,子君得知&ldo;木士&rdo;在建武二十二年去世,享年69歲,這個壽數在一千多年前算是很不錯了。&ldo;木士&rdo;死後葬在清門村的北側山麓,後代子孫按其遺願實行薄葬,並將個人遺產做了登記和整理,然後招募工匠為村民翻修房屋、增鋪道路、築設橋樑。家譜還特意提到一件事,說方霆曾於建武二十三年率人前往清門祭拜,悼念忠烈寄託哀思,並在墳前樹功德碑一座。
&ldo;姐姐!&rdo;亞楠展開了那幅殘破的捲軸,&ldo;你看這個!&rdo;
子君放下家譜朝妹妹手中看去,發現那捲軸竟是一張聖旨!金黃的綢布已經變成灰褐色,由銀龍打底,上寫典型的漢代隸書,儘管遭受老鼠噬咬和自然殘破,但還是能辨別出這是一條誅殺令,誅殺的物件居然為&ldo;澤潤蒸黎&rdo;的木士及其家眷!子君看了落款,時間為建武二十二年十月初三,上蓋暗晦斑駁的紅色御印。是份密旨,皇帝居然授命方霆去誅殺一位功德昭然的鄉紳與其家屬?這不合情理啊?難道皇帝知道那位&ldo;木士&rdo;就是隱姓埋名的杜嶸?那就更不對了,杜嶸畢竟是漢平帝的衛將軍,是忠實於劉家的,他奉孝元太后之命將傳國玉璽帶出宮,又聯合劉信一起反對王莽,雖然兵敗但並未降敵,隱居也是為孝元太后著想,以免被王莽抓到落人口實,如此忠心的臣工何以遭此慘禍?
聖旨應該不會有假,否則就沒有留存的必要,何況這份聖旨對方家來說並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