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糧食去哪了(三)(第2/2 頁)
正統五年,楊榮去世,朱祁鎮逐漸掌權。
正統六年,于謙一封奏疏,使得文臣集團拿到了開倉放糧的權利。
正統六年,福建糧倉劃歸文官掌控。】
【是不是很有意思,時機也非常巧妙?
只能說這麼大的事情,這可是全國糧食歸屬權地轉移,竟然沒有經過任何討論直接就轉移了。
不得不佩服明朝官員的辦事效率。
明朝的官可不是滿清的官,那些為了封駁皇帝旨意,可以幾百人一起挨板子,此事竟無一人反懟。
‘離譜’兩個字意思太小,裝不下這群人操作的奇葩。】
正在外巡撫的于謙呆呆看著天幕,之前說自己拯救大明很讓同僚羨慕一把,但此時為何他們的眼光如此怪異。
未來奪門之變自己應當是可以阻止,但為何無動於衷?是不是為今天之事而...............
【此事先說到這,回到糧食問題。
正統年間,南京諸衛糧倉歲收糧食160餘萬石。
正統元年,定通州糧倉之名。
正統九年,太原上奏,當地一個倉庫,存糧九萬石!
正統十年,朱祁鎮裁撤臨清、德州、河西務三倉,各三分之一,通州倉設立。
朱祁鎮親政後,為何要集中運河沿線糧倉?為什麼要在京師之外建立規模最大的通州糧倉?
《英宗實錄》記載:時各倉閒,而京師、通(州)倉皆不足,故也!
也就是說朱祁鎮時期,明朝是不缺糧食的,京師附近,只新建的通州糧倉就儲量九百萬石。】
‘嚯~’其他朝代的皇帝們集體羨慕,尤其是靠前的王朝,他們是真的窮啊。
【有人統計過,英宗‘被俘’時明朝官倉儲量達到一千九百萬石。
土木堡之變前,蒙古是雙漢並立,也就是常說的瓦剌和韃靼。
當然還存在已投降永樂皇帝的朵顏三衛,不過只能稱為殘部。
正統三年,英宗朝第一次北伐,韃靼阿臺汗部幾乎被全殲,明軍打下亦集乃湖泊這個適合定居的草原要地,石亨提議在當地恢復屯衛治理。
但,又來了,三楊堅決反懟,此事作罷。
你們說搞笑不,不得不說明朝文官多奇葩,打下來的地盤而且是好地盤不是什麼可有可無之地,直接不要。】
漢武帝年間,劉徹不可思議的看著自家文官:“眾位愛卿,這、這、這明朝的官都是怎麼想的?”
竇嬰搖頭拱手:“陛下,如果駐軍,文官如何制霸朝堂?”
劉徹嗤笑:“呵!制霸這個詞好,要是朕在,看誰........”嗯,看誰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