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何方妖怪(第2/3 頁)
得哭啊!
沒自己子孫豈不意味著自己斷了祭祀?
那在地裡下孤零零的沒有血食可享,是何等悽慘?
直到天幕說出一個熟悉的名字,才引得眾人抬起頭來!
【西方文明被他族人襲擊而落,在各邦手中又重新升起,最後歸於羅馬,而東方呢,與古希臘相對時的東方,中原諸國還是與各夷狄雜之,各地之間戰爭頻頻,中原文明要如何應對部落聯盟?
除了武力,最引人的便是周公定製的‘德’及‘制度’,還有先進的農耕技術,無不吸引著穿鳥毛住洞穴的部落民族,如春秋末年的中山國,他是鮮虞部落聯盟進化而來,吸取中原文化,行仁義、貴儒學,學著鑄造自己錢幣,以中原漢字為國字,除了保持部分自己原有部落特色外,徹底融入中原文明】
楚懷王樂顛顛點點頭:“就是就是,心向中原舉部入中原,豈能不正常?”
他現在特別喜歡天幕,中原諸侯老視他們楚國為夷蠻,笑話!他楚人祖先是祝融,祝融是炎帝的火師,而天幕一出現就說了,他是炎黃子孫,既然都是炎黃子孫,他楚國怎麼可能是夷蠻?
呵!不過是嫉妒他楚國國力強盛罷了!
下次諸侯會盟,他倒要提提天幕之言,看看那些諸侯還有何話可說?
【然而,並不是每個夷狄都願進入中原文化,各種鬥爭輪番上演,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採胡之長制胡,而晉國奉行的是‘啟土安疆’政策,待白狄離開之後察覺不對,已是晚矣!】
漢
劉徹聽到‘啟土安疆’四字,總覺有些熟悉,遂把眸光落到朝臣身上
熟悉左傳的官員立即介面:“戎狄荐居,貴貨易土”
即用貨物換土地的方法,將北狄遷走,獲得土地,可北狄又哪裡離得了土地,於是又跟其他如赤狄部落聯盟,共擊晉國,你來我往下,被晉國用計內部生隙,被晉國所吞噬。
聽見詳解後,劉徹撫掌輕笑:“妙計也!”
狄人喜愛動產和商品,用此招對狄,甚至不需要動用武力,就能最大程度保證自己的兵力,難怪晉國為春秋雄主,傲視天下!
劉徹眼眸冷了下來,匈奴可不配用此計策!
【而被趕跑的夷狄去哪了呢?
在《史記匈奴傳》中記載得很清楚,部分部族被匈奴所破,有些則化為東胡,東胡又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
當然在彼此交手過程中,並不是每次中原文明都會佔據上風,如西戎殺入鎬京,逼得周天子東遷,徹底成為周朝拐折點,變為西夏。
除了上演文武行,各諸侯會跟夷狄通婚結性之好,來穩定局勢,如東周天子周襄公就曾娶狄後,晉獻公娶大戎狐姬,生重耳、夷吾二子。
那麼讓中原文明覆蓋整個華夏要用多久?
從各諸侯就國到戰國開啟,幾百年時間的歲月變化,才讓中原文明與夷狄部文明的激盪融合落下帷幕。
自春秋地圖諸侯的崛起,可看出領先一步的爭霸諸侯,都因將封國內的夷狄融合完畢,內無憂患才有實力登上舞臺,對外叱吒風雲,問鼎天下。
齊國‘尊周襄夷’,重用管仲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帶領晉國稱霸的晉文公重耳,本就有戎血脈,在外十九年,備嘗艱辛,在位後作‘三行’抵禦狄人;
楚先祖在南方‘大啟群蠻’,吸納荊楚地域,進職述貢,至楚莊王一鳴驚人,躍為五霸之一;
秦穆公則‘悶頭苦打’,揍遍周邊十二戎國,生擒戎王,稱霸西戎,為大秦開地千里;
宋襄公祖上商人後裔,歷來行的是‘夏君夷民’,墨家、儒家、道家、名家都從宋誕生,墨子、莊子、惠子都是宋人;宋國堪稱華夏聖賢文化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