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地裡歷史農業9(第3/8 頁)
提醒一下,商朝平民指與商貴族有稀少血緣關係的同宗,奴隸不在平民範圍內。
在商朝體系中,平民向國家繳納十分之一的貢賦,朝廷為平民提供先進農業技術,如耕作、除草、培土、灌溉等技術。
同時農具也由石木轉為石器為主,青銅兼用,如鍤、鏟、犁、鐮刀等青銅農具】
天幕展出的木石農具看得歷代人嘖嘖稱奇:“這些鏟子、鐮刀破得成什麼樣了?後世還要好好收藏?”
論結實度還不如自家的鐮刀鏟子呢。
並且見商人耕作做法,歷代百姓很心疼,種地怎麼能這麼隨意?
你們播種前不開溝嗎?施肥除草呢?這些都不幹,跟崑崙奴幹活有什麼區別?
不會種放著讓他來!
【與夏不同的是商實行協田制,商協田是集體耕作模式,與近代伊拉克農民勞作相同,即:三人並肩將鐵鍬踩入地裡,然後同時用力斜翻泥土。
到商晚期時,耕種方式有了進展,兩人各執一耜,同時並耕,共同挖土;
這種方式在近代西藏地區仍有遺蹟,稍有區別的是兩男子在前方翻土,婦女在身後碎土,以此提高效率】
天幕貼出藏區耕種圖片,頓了頓補充道:【這種耕種方式很累人,特別是碎土的婦女,半蹲碎土一日下來,腰肌勞損得厲害】
無數農人心酸:哪裡是勞損得厲害?
空中的農人哪是耕種?分
明是在開荒!
開荒難,要把一塊土熬成熟田,非兩三年不可。
熬不可怕,怕的是田墾好了,地卻被佔了。
對方人多勢眾他們能怎麼辦?
衙門無錢進,冤無處升,最後辛苦開荒一年白費!
【商朝農業勞作方式多有發展,但最大的發展還是溝洫技術,及人畜糞肥作用。
肥料:商人收集各類糞料,在一月前備足放於壅田之中,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養料。
溝洫技術也叫溝渠:在田間挖溝渠,把溝中泥土翻到田地旁形成壟,商周把壟算畝邊界,以此來計算田地大小。
同時田地有溝渠也能排水及農作物灌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此技術演化到後來是西周井田制】
文人望著天幕上的井田制熱淚盈眶,井田之制乃歷代良策,既能保證朝廷稅收,又能為百姓謀利,偏偏世道日下他們復不了周禮。
孔夫子願望終究未能實現啊!
【為提高田地產出,西周把田分為三種田:
菑田:即無土力的田,需要修養恢復土力;
新田:已恢復土力可耕種的田;
畬田:連續耕種三年的田,即將修整成為菑田;
除此之外還有土地肥沃的良田,即不用休耕可重複耕種】
明
朱棣瞅著井田制冷笑,他的好侄兒頭腦發昏,竟想採用方孝孺提議,恢復井田制。
簡直笑話,那方教孺稱只有‘復井田,行周禮’,才能阻止寇亂橫生,見有人反對,立馬給人掛上流俗人稱號,好個高畫質清高儒子。
哼,大明真行井田制,怕傳不到三代就亡。
井田真好,為何歷代不用?
在他看來,這些人喊復井田是假,興宗族是真,周禮旦行,天下各州百姓聽朱家的還是聽宗族的?
【商使用糞肥田,周則在此基礎上深析,因地制宜地總結出施糞法,即不同土地性質實施不同動物糞肥。
質地鬆散的土壤使用狐糞;赤色堅土用牛糞;淺紅色土用羊糞;墳地用麋糞;枯竭的水澤地用鹿糞滋養,鹼地用貆糞;黑色土壤用豬糞等九種土質;以大麻籽一起混合作糞肥。
同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