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媒人給你說婆家的時候,你知道嗎?」我又問娘。
「知道一點點,俺也不問。同意不同意是爹孃說了算,他們又不跟俺商量。」娘說。
虛歲17的爹和虛歲19的娘,便在吹吹打打聲中成親了。
成親那天,娘身穿福義褂、福義襖和福義裙,頭蒙紅布,腳穿三寸繡花鞋,坐著花轎來到我家。迎親拜堂的爹,身穿大褂,頭戴洋草帽,腳蹬黑布靴。爹回憶說,這頂洋草帽還是從20裡以外的他舅家借來的。當拜完天地,進入洞房,給娘掀開蒙頭紅布的時候,爹才知道娘長得啥樣。
「個子挺矮,長得不算醜,也不算俊。」這就是娘給爹留下的第一印象。
娘當時低著頭,眼睛直往腳下看,新郎到底啥模樣,她連瞅都沒瞅一眼。
一連幾天,新郎新娘不說一句話。爹一大早就外出幹木匠活,中午、晚上回來,娘已做好了飯。爹和爺爺奶奶在桌上吃,娘走到鍋臺邊上吃,還是不說話。兩年後,兩人才開始說話,第三年上有了我大哥,家裡才有了點歡樂氣氛。
「你咋能憋那麼長時間不跟爹說話呢?」我問娘。
娘說:「他動不動就吵人,不想答理他。」
爹11個兄妹,就剩了他一個,爺爺奶奶寵著他。他脾氣倔,愛吵人,有一次,爹還打了娘兩巴掌。娘煩透了,竟喝下一燈煤油。幸虧家裡人發現早,給她往嘴裡灌綠豆水和白炭土(一種白色的土,傳說這種土和綠豆水能解毒),娘把肚子裡的東西全吐出來,才保全了性命。
我問爹孃,你們想到過離婚嗎?
爹說:「沒有,咱家不興這個。結了婚就像釘子砸到木頭裡,離啥婚。」
娘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人不都是這樣。唉,俺這一輩子也受夠他的氣了。」
以後日子長了,他們總算「磨合」好了。「一個巴掌拍不響」,爹煩了,吵幾句,娘裝作沒聽見就過去了,不計較言語高低。
過日子嘛,天天一個鍋裡摸勺子,也還會出現一些矛盾。
有一年快過春節了,舅舅到我家,說我姥姥的祭日快到了。娘對爹說,把櫥子裡那包餅乾讓他舅捎回去,給他姥姥上墳吧,他姥姥一輩子沒見過餅乾。爹沒說什麼,就算答應了。過了幾天,爹突然跟娘吵了起來:
「今天啥日子,你忘了?」
娘一想,壞了,今天不是我奶奶的祭日嗎!趁天還沒黑,趕快打發外甥女桂花去上墳。爹覺得不出氣,又跟著吵了一句:
「光想著你娘,忘了俺娘了!」
娘悶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第二天便病倒了。
我和姐姐趕回家,商量著怎麼說說爹,讓他改改愛吵人的脾氣,沒想到進屋一看,爹守在孃的床前又餵藥、又餵飯,還不時拉過孃的手撫摸著。
「爹,你不是常說『事多傷心,話多傷人』嗎?以後你不要……」
我還沒說完,爹就知道我要說什麼,便打斷我的話:
「今年咱那莊稼長得不孬,能過個好年了。」又東扯西扯說開了別的。說完後,又要搶著去燒火做飯。這對從來不下灶的爹來說,可真難為他了,我和姐姐又趕緊搶著去做。
娘也猜出我和姐姐要勸說爹的心思,便對我們說:「別怪你爹,誰還沒有個脾氣,他平時說話就擴著個嗓門喊,就像打架似的,可他心不壞。俺還怕他不吵呢,聽他嗓門一小,就是身體有毛病了。」
聽了孃的話,我和姐姐偷偷笑了。
爹孃吵嘴鬧意見,從不當著兒女的面,他們在我心目中始終是和和睦睦的。記得幼年和爹孃在一盤炕上睡,躺下後,他們就開始說話,絮絮叨叨地說些家裡家外發生的事。我總是在他們的說話聲中入睡。早上醒來,還是絮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