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春秋時期 魯國 > 第665章 魯用田賦(2)

第665章 魯用田賦(2)(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倒黴大神靈幻大陸:暗影崛起一覺醒來,我想回家雙魂契約靈域奇醫:鄉村神醫傳為白金龍王獻上美好世界靈根差?我靠雙修成仙偷仙二狗子只想仙界擺爛,誰知下界更刺激慧元界之林凡傳奇夢選之子尋仙渡劫記燎原術士歌幾世傾歡仙道衍爛柯舊事靈道守護邪尊逆天錄神醫素手平凡人修仙,從氪金開始

冉求滿以為把孔子的國老地位給搬出來,一定可以打動孔子,至少孔子會給點面子,就魯國推行田賦一事說幾句,那自己也算交了差。

畢竟,用田賦,確實要比用丘賦公平一些,也更有利於此時的魯國國家利益。

誰知,孔子把臉板了起來,看著冉求,冷冷道:“丘再宣告一次:關於賦制,丘不懂,請勿來問丘!”

要知道,冉求可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在冉求面前,不需要什麼謙虛,自稱可以是“為師”、“餘”、“吾”等,而自稱名“丘”,則是將冉求當成了純粹的場面上的人,即外人!

冉求頓時汗就來了!

這裡,我們就來說說春秋時期相關的稅和賦。

在春秋時期,與繳納相關的,往往是“稅”、“賦”、“役”、“貢”等。

稅,是百姓承受的主要負擔,是根據所耕種土地的數量而繳納的地租。

春秋時期,經濟主要的還是靠農業生產,故此稅指的是地租,往往用糧食繳納。從字形來看,“稅”字由“禾”字和“兌”字組成,意味著主要以穀物繳納。

賦與稅不同,賦平時是不用繳納的,唯有在國家有戰事了,百姓需要向國家貢獻一定的車、馬、牛或者勞動力等。所以,和平時期,百姓是沒有這個負擔的。從字形上看,“賦”字由“貝”字和“武”字組成,與戰爭有著直接的聯絡。

此外,還有役。這個役,也稱徭役,即統治者無償徵調百姓從事勞務活動,主要是力役和雜役,鋪路、修堤、建房、築城、挖河等。

這個役往往也是臨時性的,除非國家有需要。到了春秋晚期,尤其是戰國及以後,增加了軍役。

對了,在春秋時期,還有一種需要繳納的東西,叫貢。這其實是一種下級對上級自覺的供應,如魯國每年應向列國諸侯聯盟盟主進貢,或者說列國諸侯應該向天子進貢。

在日常生活中,家臣也往往在特殊時候,如過年過節,向自己的家主進獻財物,這也叫貢。

這一次,季孫肥改革的是賦制,而不是稅制。理由很冠冕,因為這本就是從魯國的大局著想的。

進入到公元前五世紀以來,魯國幾乎三天兩頭有軍事行動,而賦本就是與戰爭有關係的。

而且,魯國早就實行初稅畝了,即已經實施了按田納稅的稅制。但賦制仍停留在以丘繳賦,這是不公平的。

丘,指的是居民點,以丘繳賦,就是每丘要出馬、牛多少這樣的方式。但丘是有大小的,有的大丘擁有數百戶人口,而有的小丘可能連百戶都不到。這樣一來,按丘繳賦就太不公平了。

民不患貧但患不均,一個不公平的政策,老百姓也是反對的。季孫肥並非是一個愣頭青,他早就作了調研,所以推出了以田繳賦的政策。

也就是說,不管你這個丘大小如何,大家就按你這個丘擁有的實際田畝來計算應繳納的賦,這便是魯國曆史上的“用田賦”制度。

對老百姓來說,只要你國家推行的政策是公平的,那不管是否對百姓有利,咬咬牙也就挺過去了。

自古以來,民不跟官鬥。當然,到後世就不一定,但現在是春秋,老百姓絕對的沒有什麼話語權。

但這個制度幾乎可以說是符合魯國利益,因為國家的軍事行動需要越來越多的賦,而用田賦可以增加賦,這就解決了魯國頻繁參與戰事而賦不足的實際問題。

而整個魯國,幾乎是被三桓瓜分的,三桓尤以季氏一家獨大,所以這個政策的推行,季氏家族得到的實際利益是最大的。

老百姓不會有意見,國家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季氏自己得到了更大的利益,你說這樣的政策是不是好政策?

至少季孫肥認為是好政策,連冉求都認為是

目錄
漁家小娘子從勵志到麗質[重生]廢帝為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