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越靠近寺院,那種沉靜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他想他現在大概是能明白那些香客的心情了。
剛到寺門口就有僧人小阿彌迎了上來,應該是爹爹提前給他們打過招呼了吧。
慈恩寺門前,他們一家分成了兩波兒,顧啟珪跟著爹爹去拜訪師祖,朱氏領著兩個女兒去進香。
小沙彌把顧啟珪父子帶到了慈恩寺最裡面的藏經閣,轉身沖顧國安行了個佛禮,道:&ldo;顧施主,師叔祖就在藏經閣內,已經等候多時了。&rdo;
顧國安回了一禮,頷首,表示知道了。
顧國安上前一步敲門,隱約聽見裡面的人應了一聲,他才慢慢推開了藏經閣的門。
顧啟珪就看見一個身著落沙色袈裟的僧人,正端坐在蒲團上煮茶。他的樣子倒是符合顧啟珪對高僧的想像。慈目善目,一臉和氣,彷彿沒有脾氣,眼睛裡卻透著睿智,渾身散發著通透。
看到玄景大師,顧啟珪突然想到歷史上有名的鳥窠禪師,提到鳥窠禪師就不得不提到大文豪白居易,他是在鳥窠禪師的影響下才成為了佛教的信徒。晚年更自號為香山居士,醉心於唸佛,他從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觀他晚年行文就能體會到他信佛有得的心境,詩文中充滿悠閒、安逸,不再為世俗繁華所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禪的世界中。這大概就是佛法的魅力了。
凡傑出的人物,都有感染別人的魅力,鳥窠禪師以自己對佛法的瞭解,對禪的深入認識,使白居易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禪機灑脫生動,禪也並不重視知識和口舌的爭勝,而重在知行合一,甚至認為行比知更重要。鳥窠禪師就是以這樣的立場來參研佛法,至耄耋之年還躬身去實踐,去追求佛法的真諦,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有大智慧的人。
之前聽爹爹講,師祖一直雲遊四海,宣揚佛法。他就覺得師祖應該也是那樣一個人,其實他並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一種感覺,看見玄景大師,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鳥窠禪師。
&ldo;弟子拜見師父。&rdo;顧國安行禮,雖沒有正式的拜師,但顧國安一直是以俗家弟子的身份來行禮的。
&ldo;昌逸過來了,想著你也該是到了,&rdo;聲音很是和氣,看見顧國安身邊的孩子,&l;咦&r;了一聲,問道:&ldo;這就是你那幼子?&rdo;
&ldo;是,&rdo;顧國安說道,他自是注意到了師傅的驚訝口氣,卻沒有問出口。
&ldo;師祖好,我是顧啟珪。&rdo;顧啟珪好奇的看著爹爹的師父,看到他這麼驚訝嗎?
玄景大師已經恢復了神色,示意他們坐下來,看了看顧啟珪,對顧國安說道:&ldo;倒是和你小時候的性子像。&rdo;雖然看著活潑,但是眼前的這個孩子從骨子裡透出淡然和平靜
顧國安點點頭,一點不客氣的說道:&ldo;師父說笑了,這可是弟子的兒子,自然是像我的。&rdo;雖然作為父親他並不想自己的兒子像自己,那樣活著太累了,他經歷過所以不想讓孩子也去經歷,可性子這東西真的是很奇妙。
顧國安接過自家師父手裡的茶具,熟練的換盞燙杯,他吃茶的功夫還是從師父這來的呢。替師父和自己各倒了一杯,&ldo;這採的是梅花上的雪水?&rdo;顧國安喝了一口,茶中竟有梅花的香氣。
&ldo;倒是你識的好東西,前些日子靜之跑來,鯨吸牛飲,品茶哪有像他那樣的,白白糟蹋了我的水。&rdo;玄景大師聽到自家弟子品出了梅雪,甚是得意,還不忘吐槽另一個弟子一番。此時的玄景大師哪還有一點高僧的樣子,整一個老頑童嘛,顧啟珪看著很是驚嘆。自家爹爹和師祖的關係應是極好的。
&ldo;靜之怎麼回來了?&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