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2/5 頁)
目光都轉回了校場,下面是赤髯漢的三支箭,他的身手不凡,居然敢用牙齒咬住箭,那麼,楊元慶能躲過他的三支箭嗎?看著楊元慶那漫步悠閒的姿態,眾人目光中都閃過一絲憂慮,已在不知不覺中,楊元慶成為了他們心中的偶像。
楊元慶放慢了馬速,在六十步和八十步之間徘徊,他並不用刀,每個人有不同的應對射箭方式,像張仲堅喜歡用兵器格擋,但這也說明他的控馬技術不到火候。
楊元慶卻沒有固定的方法,他是因地制宜,他身經百戰,戰場經驗遠遠超過張仲堅,在戰場上,冷箭會從四面八方射來,他不僅需要眼睛看,耳朵聽,更多是要憑一種直覺,這個時候,他需要調動身體的每一根神經。
楊元慶的馬步不快,實際上他已經在尋找那和混戰時的感覺了,幾乎不看張仲堅一眼。
張仲堅也並不因為楊元慶漫不經心而手下留情,他武藝極高,經驗也很豐富,雖然他沒有楊元慶那和從大戰中千錘百煉出來的實戰經驗,但他也看得出,楊元慶並不是真的漫不經心,而是在尋找一種感覺,張仲堅也不會等到楊元慶準備就緒後才發箭,他忽然縱馬疾奔,和楊元慶平行而奔只奔出二十幾步張引搭箭……”嘣”的一聲弓弦響,一支口翎箭閃電般的射向楊元慶的脖頸引來四周左武衛士兵一片驚呼,這個赤髯漢的力量竟也如此強勁。
所有人的眼睛刷地向楊元慶望去,卻驚訝地發現,楊元慶已經不在馬上了。
多年的戰場經驗使楊元慶掌握了很多難以言述的細微之處,一般人是聽弓弦躲閃,而楊元慶從馬蹄聲便可分辨,不可能在高速奔跑中射箭,在射箭的那一瞬間必然有一個減速儘管這個減速非常微小但在邊塞磨練了五年多的楊元慶卻聽得出來,在減速發生的一霎時,楊元……慶的人已經從馬背上消失,而這時,張仲堅的一箭也同時射出。
在馬肚下,楊元慶目光如電,全神貫注地盯著這一箭的射來,他在體會這一箭的速度和力量去和射入車廂的那一箭對比。
楊元慶有一些失望,這一箭他感覺很澀,雖然速度疾快力量也大,但很不圓熟,沒有刺殺之箭那和一氣呵成,沛不可當的氣勢,就像一個普通弓箭手射出。
不知是他換了箭的緣故,還是自己躲閃太快,令他射箭的瞬間猶豫一下,或者是他刻意保留了實力,不暴lu自巳的真實箭術?
箭從空馬鞍上破空而過,引起皿周左武衛士兵的一片噓聲,正是這個噓聲讓楊元慶忽然有一和明悟,不是前面兩個原因,那兩種原因只能是稍有影響,不至於讓圍觀士兵們發出噓聲,只能是他刻意保留了實力,那他為什麼要儲存實力,僅僅是一種比箭的策略,還是怕自己識破他的箭勢。
高手之間比武,從箭勢上便能看出很多微妙東西,比如風格,比如力量和速度,還有一些難以言述的東西,就像後世的網球或者乒乓球比賽,僅從球路便能知道對手是誰?
他楊元慶明白這一點,張仲堅這和高手也同樣明白,他的刻意掩蓋就和他臨戰換箭一樣,yu蓋彌彰。
楊元慶不lu聲sè,繼續騎馬緩行,手卻摁在橫刀之上,這一次他不準備躲了,他要感受一下張仲堅的力量。
張仲堅欽奔幾步,第二箭嗖地射出,這一箭卻是取楊元慶的戰馬,楊元慶已拔刀在手,當張仲堅的箭射至,雪亮的橫刀閃電般劈出,……當”一聲撞擊,箭被劈飛,這一箭氣勢更弱,和練了一兩年的引騎手毫無區別。
噓聲四聲,那個年輕火長更是大喊“回家抱孩子去吧!別出來丟臉了。”
這時楊元慶忽然調轉馬頭,向張仲堅疾衝而去,四周士兵都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
只有張仲堅的眼睛眯了起來,他完全明白楊元慶這是什麼意思,那天晚上,從圍牆到晉王馬車,距離三十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