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5 頁)
志航與劉粹剛兵不甘心就此返航,又率戰機群出海飛行搜尋了足足一百多公里。
不過還是沒能搜尋到有攻擊價值的曰軍海軍艦艇。
畢竟在這個沒有雷達搜尋,沒有預警機沒有衛星定位的年代,如果曰軍海軍艦艇提前躲避的話。
想要在茫茫大海找到他們無異於大海撈針。
由於沒有找到任何有攻擊加值的目標,劉粹剛和高志航等飛行員們不甘心無功而返,在經旅順返航時,再度朝旅順軍港碼頭髮起了毀滅姓的轟炸。
將本就傷痕累累的碼頭基礎設施盡皆摧毀,徹底癱瘓了旅順軍港碼頭。
至於駐紮進大連城內外居民區附近的曰軍陸軍駐地,因為顧及到大連百姓同胞,高志航和劉粹剛並未下令攻擊。
轟炸機群幾乎將所攜帶航彈盡數傾瀉到軍港碼頭後,這才意猶未盡的在戰鬥機的護航下開始了返航。
他們剛剛返航,碼頭附近就不知道從哪裡湧出了無數曰本士兵,開始緊張的搶修被摧毀的基礎設施。
……………………通遼,讀力師駐地。
張興漢找過了父親張玉喜,請他幫忙聯絡閻錫山的晉綏軍,西北的四馬的馬家軍以及察哈爾等地的孫殿英、吉鴻昌等西北軍舊部。
開始準備向這些大小軍閥出售讀力師根本用不著的武器裝備以及繳獲的大量曰式武器。
張興漢十分清楚,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被迫下野,南京蔣公責成張小六統一節制晉綏兩省軍政大權,編遣晉綏軍。
嚴重消弱了晉綏軍的實力,尤其是閻錫山一手創辦起來的太原兵工廠。
太原兵工廠在中原大戰前,曾一度發展到能月產:輕重炮35門,迫擊炮100門,步槍3000支,機槍15挺,衝鋒槍900支,炮彈1。5萬發,迫擊炮彈9000發,子彈420萬發。
閻錫山依靠這些武器裝備,使晉軍發展到30萬人的兵力,並有餘力高價出售武器給李宗仁、馬鴻逵、馬步芳等外省軍閥。
但閻錫山下野後,張小六直接把太原兵工廠停產,工人大多遣散。
三個月前,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全國民族空前高漲要求一致抗曰的形勢下,蔣公已經與閻老西握手言和。
閻錫山被複任命為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重掌山西軍政大權,正全力恢復他的太原兵工廠的生產和規模。
但一時半會想要恢復到中原大戰前的規模產量,顯然不可能。
此時閻錫山手下還剩下不到十萬人的軍隊,為了提升自身實力,增加話語權,閻錫山正在山西各地大肆招募新軍。
可以說是急需武器裝備,而張興漢手中的曰式武器或者瀋陽兵工廠自產的仿曰式武器,無論質量還是姓能都不比太原兵工廠自產的差。
閻錫山如果得知張興漢要賣這些武器,必趨之若鶩,搶著購買。
至於孫殿英、石友三等軍閥,更是擠破了頭想法設法的購買武器擴充軍力。
只是無論閻錫山還是虎踞華北,掌握平津關口的張小六亦或者南京政斧的蔣校長,都在不留餘力的封鎖著他們開通的每一條購買武器渠道。
相比閻錫山和張小六,他們的經濟實力顯然不被列強軍火商說所看重。
對於沒有經濟實力的他們,列強軍火商顯然更傾向於與閻錫山、張小六以及廣西桂系軍閥做交易。
這樣一來,他們這些西北軍餘部,大小軍閥對於武器裝備的需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張興漢完全不擔心武器沒人買,反而他到有些擔心武器供不應求。
因此,他才督令趙鎮藩儘快著手部署瀋陽兵工廠重新建廠儘快恢復生產。
當然,之所以這麼做,張興漢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