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步步為營(第1/2 頁)
當全城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孫可望被皇帝的一紙詔書召喚至行宮。
御書房內,朱由榔眉頭緊鎖,他的面容如同古井無波,卻隱含著風雨欲來的沉重。他面前鋪開一張巨大的地圖,上面卻有十之七八被滿清佔據。
這時,王坤匆匆來報,喚醒了沉思中的朱由榔:“秦王已在御書房外恭候。”
朱由榔揉了揉額頭,彷彿要驅散心中的迷霧,他端坐起來,讓王坤宣孫可望覲見。
孫可望,這位昔日權傾朝野的大臣,如今雖然名義上依舊位列百官之首,但其手中的權勢已然一落千丈。這次皇帝的召見,他是抱著必死之心而去,如同一名落寞的劍客赴一場生死未卜的決鬥。
聽聞皇帝即將親率大軍馳援鎮遠,在這個關鍵時刻,孫可望作為朝中最大的變數,必須要被妥善處理。
他已經想明白,就算皇帝要殺他,他也認命了。只要能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他便無所畏懼。
這段時間,他驟然失去了大權,以往那些環繞在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們紛紛避之唯恐不及。更有甚者,揣測聖意,直接在朝堂上公然彈劾,妄圖迎合聖意的大有人在。唯有自己的家人對他依舊如故,尤其是自己的夫人,不僅毫無怨言,還每日對他百般呵護,也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
男人在外拼死拼活,為的難道不就是讓家人能夠平安喜樂嗎?如今這樣似乎也挺好。他想,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今天王坤宣旨相召時,他聞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這氣息中,有劍拔弩張的緊張,也有風雨欲來的預兆。
皇帝終於要對他下手了。
他能理解朱由榔的想法,換位思考,他亦會如此作為。
在這金戈鐵馬紛爭不斷的時代,每一個決策都可能生死攸關。
不知不覺來到御書房前,孫可望整理好心緒,靜待皇帝的召見。他的心中雖有波瀾,但面上卻平靜如水,這是一位老臣最後的從容與尊嚴,也是他多年朝堂歷練出的沉穩。
朱由榔見孫可望步入御書房,微微頷首,示意他不必多禮。
孫可望在這樸素的書房中,未見八百弓斧手的肅殺之氣,只有朱由榔那疲憊卻真誠的笑容,如同冬日裡的一縷暖陽,溫暖而真摯。
“看座。”朱由榔吩咐道。
王坤得令,讓人搬來一把太師椅,置於孫可望身後。
孫可望也不扭捏,向皇帝道謝一聲,安然坐下,他的動作沉穩,如同歷經風霜的老樹,根深蒂固。
兩人相對而坐,目光交匯,彷彿兩把利劍在半空中碰撞,試圖洞悉對方的心思。
沉默中,朱由榔率先打破沉默:“想必秦王已經知曉,朕將率軍前往鎮遠,不日即將出發。”
孫可望微微點頭,他的答話謹慎,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步步為營:“確有耳聞。臣如今年老力衰,精力有限,光是處理政務都有些力不從心,此軍國大事確是無心過問。”
朱由榔聽到這個滴水不漏的回答,知道眼前這位昔日的權臣,心中仍存有深深的忌憚。
朱由榔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問道:“秦王,朕此次出征,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朕知道,鎮遠之戰,關乎大明的存亡,關乎萬民的生死。”
朱由榔的目光如炬,直視孫可望,如同劍客鎖定對手,“朕想聽一聽,秦王對此次戰事有何高見?”
孫可望面對皇帝的提問,心中明白這是一場關乎生死的較量,但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便不再遮遮掩掩,坦然道:“陛下,此戰關乎大明國運,實難預測。不過,以我軍目前的實力和士氣,若能團結一心,奮力一戰,或許有望取勝。當然,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還需陛下親臨指揮,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