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第2/2 頁)
在他的新長徵中有自己的秘密盟友,這就是年輕的一代,特別是象他家那樣經歷過&ldo;文化大革命&rdo;的家庭中的年輕一代。中國的青年一代和老一輩人之間的關係,從未象現在這樣因共同的經歷而變得如此密切。不僅象鄧這樣的老一代在重新思考中國革命的問題,年輕一代引進了新思想、新見識,他們的許多新思想和新見識出乎意料地來源於美國。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在美國學習。如果現在中國的制度中大量地吸取了私人企業、利潤刺激、個體化和企業家精神的話,那並不是偶然的。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回國後,向他們的父母親介紹了他們對西方的親身感受。
在進行新長徵的同時,中國實行了鄧小平所說的&ldo;開放政策&rdo;,經濟、技術和貿易實行開放,學習外國文化,其他思想體系和學習外國的技術,使中國得以建立一個新的秩序,創造洋為中用的方法。
在許多人看來,中國的&ldo;開放政策&rdo;不象中國式的政策,不符合中國的歷史和傳統。事實並非如此。在唐朝(公元六一八年‐‐九零七年),當時中國的首都還在長安(今天的西安),中國號稱有多達一萬名外國人,這個大帝國的繁華首都裡能看到各國的男女專家、藝術家、商人、學者等等。隨著最後一個朝代清政府的衰敗,孤立主義、閉關自守、排外主義的傾向日趨嚴重。中國的革命運動從來都不是內向的。它向中國境外,向海外‐‐向日本、美國、法國、德國和俄國汲取各種思想和啟示。
正如歷史學家李銳所指出的,這就是毛澤東和鄧小平的不同態度。毛&ldo;對西方不感興趣&rdo;;他的社會比較封閉,更符合前清的傳統。鄧則相反,他如饑似渴地尋求新思想,對中國從西方獲得的新東西非常感興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