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幫洋人做事,也別忘了咱們是大清國的人哪!”趙太爺不喜歡洋人、洋東西,也厭惡洋教與二毛子,但老頭子沒有深說,再次點了點頭,轉身向大門走去,二藍團龍緞面的袍子發著光,一根花白的辮子在微微晃盪。
“大清國?嘿嘿。”趙奉松突然湊近了阿發,低聲說道:“連咱們的太后和皇上都怕了洋人呢!咋樣兒,給洋人做事不難吧?”
阿發淡淡地笑了笑,說道:“記性好,舌頭靈就行。”停頓了一下,他惡作劇般地隨口說了句英語。
趙奉松微張著嘴巴,成了個O形,眼神也變了,是敬畏、諂媚、驚懼……
“我哥在洋行做事,我哥會說洋話。”隨後,小喜的自豪和驕傲又多了一樣。
小喜是單純的,在她和弟弟捱餓苦掙扎的經歷中,她也看到了很多事情。比如信洋教的那些人,有的藉著點洋氣兒,給親友們調停官司;有的介紹買房子賣地,從中取得好處;也有的買點別人不敢摸的贓貨,如小古玩之類,再賣給洋人;或者奉洋人之命,去到古廟裡偷個小銅佛什麼的,得些報酬……
反正,很多人都因為沾了洋人的邊兒而發了財,得了好處,現在阿發哥也是差不多。不,發哥比他們還厲害,那鳥語說得——連趙黑子都直了眼呢!
“哥,張伯來了。”小喜在外面叫著,阿發暫時停止了手上的工作,收拾了一下,開啟房門走了出去。
張伯是個木匠,之前在上海房地產業剛興起的時候在外面做工,賺了一些錢。可惜不慎從高處摔下來,沒死也幹不得重活了,只好又回到家裡,日子過得很清苦。
“阿發啊,這是發財了。”張伯打著招呼,臉上皺紋密佈,象老樹皮一樣。
“發什麼財呀,不過是省吃儉用賺了些小錢。”阿發笑了笑,也不客套,指了指破爛的門窗,說道:“張伯,麻煩您給簡單修一修,這實在不象個樣子。”
沒提工錢的事情,但張伯也沒說,點了點頭,放下手中裝著鋸、斧、刨等工具的木盒子,便拆下了院門,又四下找了些大大小小的破木頭,便開始幹活。
阿發轉身想進偏屋繼續自己的工作,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伸手叫過小喜,掏出一塊錢給她,吩咐道:“去打一斤酒,再買只熟鴨子。”
“又花錢哪?”小喜看著手裡的銀錢,有些猶豫地說道:“家裡有米和臘肉,再買點青菜就行了。”
阿發一笑,說道:“去吧,中午留張伯吃個飯。不用擔心,哥能賺錢的。”
“不用忙活,家裡你嬸子還等著回去吃呢!”張伯聞聲謙讓著。
“那就把嬸子一起叫來,一會兒多做點飯。嗯,再買條魚做個湯。”阿發回答著,拍了拍小喜的腦袋。
回到了屋裡,用一根木頭頂住門,阿發繼續自己的工作,就是製作一個簡易的山寨消音器。
槍的聲音主要來自子彈出膛,超出聲音的速度,以及空氣衝出槍口的壓力,對外面的空氣引起的衝擊震動。專業的消音器通常用消音碗和消音絲網,在沒有專門工具的情況下,阿發也只能因陋就簡。
原理知道了,要消聲的話也有簡單至極的辦法。比如用裝水的瓶子、枕頭或厚布,甚至在槍口上弄個土豆、地瓜啥的。但這用起來不方便,所以阿發在閒逛時才買了兩雙膠鞋,要做個能套在槍上的橡皮消音器。
當時雖然還沒有汽車,但橡膠作為新興材料,也有不少商品。上海人稱橡膠為橡皮,有直接穿在腳上的膠鞋,也有在布鞋、皮鞋外套的大一圈的“套鞋”,還有穿上能夠在暴雨天照常出門的橡皮雨衣。
嗞嘎、嗞嘎,槍的準星在石頭上被磨掉;咯吱、咯吱,橡皮被剪子鉸出形狀……等到大功告成,阿發藏好東西走出來時,已經是中午時分,飯菜也做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