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去大明湖在哪裡停車方便 > 第73章 總算慢慢走上正規

第73章 總算慢慢走上正規(第2/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最強穿越者線上戲耍三國少年安王家父範疆,開局我大罵張翼德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朱元璋懵了,大明火車滿地跑四合院:61開局,我是天才斬神入仙逆:萬魂幡裡做兄弟帶著現代軍火穿越晚清直播修物:我在箱中世界當天神大明駙馬爺,開局被老朱賜死人在泰拉開事務所迪迦之重生怪獸大秦:我帶你們走進熱武器時代我來自朔方本想輔佐始皇,被迫成為匈奴單于三國:固化忠誠度,江山美人我都要威鳳賦之李世民人非曉星稀文野:文豪集郵手冊我父魏忠賢,請稱我為藍星球長

收也是享受三年內免稅,三年後二十稅一,五年後十五稅一的政策。

……

政策一頒佈,廣寧城又是歡樂的海洋,靖江王又教會大家唱起了《廣寧城的天》:

廣寧城的天是明朗的天,

廣寧城的百姓好喜歡,

遼王殿下愛百姓啊,

遼王殿下的恩情說不完,

呀呼嗨嗨一個呀嗨……

你看這收錢馬屁拍的,覺悟進化得真快!

四月初,廣寧城正在全力育秧苗。

遼王親自帶著張石、張信、徐德、李喜旺等人走向田間,勸課農桑,教大家如何搭建簡易大棚、育秧苗。

其實在明初,江淮一帶農民已經發明瞭水稻育秧移栽技術,相對以前的直接拋灑谷種的拋秧種植技術,這已經是革命性的進步。每畝水稻需要的種子從二十斤降到五斤,成本降低四分之三,平均畝產量反而從三百斤提高到四百以上斤,提高了三分之一。

但是,這項技術對耕牛和水利設施依賴性都很強,在全國推廣很慢。

即使到了明朝晚期,像宋應星這樣的不務正業的讀書人已經在《天工開物》中詳細介紹了拋秧種植技術,盛產水稻的江南地區還是以鋤為犁,以人為役,使用傳統落後的拋秧種植技術,種植水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果再看一下五百多年後的老一輩開拓北大荒時的老照片,因為當時缺少耕牛,還是以人為牛,人挽力耕。

穿越而來的朱植現在成了遼王,把之國的家底,相當於把山東全省的財政收入都拿到了小小的遼西走廊,興修水利,打造水車、農具,還為農戶們購買了耕牛。

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集中力量幹大事,迅速普及這一項革命技術,為今後遼東迅速實現軍糧自給打下基礎,同時用事實教育內地的移民們:遼東自有倉中粟。

但是,在遼東種水稻的風險也很大。

遼東苦寒,廣寧城雖有醫巫閭山的遮擋,溫度還是比內地低多了,如果沒有做好倒春寒的準備工作,剛剛育出的秧苗很可能隨時會被凍死,前面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

所以,朱植要求廣寧軍民齊動手,搭建一些簡易木棚,保護秧苗,一旦遇到倒春寒,就趕緊鋪上蘆葦、雜草,甚至是破羊皮、亂被褥。

好在一畝秧苗可以保障二十五畝水稻,需要搭建的木棚並不多。移民們在遼王的親自督促下迅速完成這一項工作。

但是,在遼東種水稻還是一個極其細緻的活,除了育秧苗外,光是整地一項,犁地、澆地、耙地等工序,都比種小麥複雜得多,好多內地百姓都不願意,還得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利,可是利還沒個影子哩……

唉,真是狗子坐轎,不識抬舉。遼王只好每天和農民打口舌官司,和當初搞扶貧搬遷差不多。

喜歡去大明扶貧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去大明扶貧【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我的超凡附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