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1/2 頁)
於是吳秀兒就這樣給皇后決定了進宮,我自然沒有在意,但是這旨意傳到吳家就有點走味了!畢竟皇后詔她進宮也沒有說太多,吳貞疏心裡也是很納悶,因為向來都只有有品秩的命婦才會召進宮裡去!自己的女兒都還沒有出嫁,再說皇后怎麼會知道秀兒呢?難道是皇上?!
他心裡不由得緊張起來。他知道這方正華是皇上身邊的紅人,親信程度不亞於宮內的大總管曹化淳。宮裡的事情應該知道得很清楚。他撐著柺杖,起身來,把宣完旨意的餘正華一把拉在旁邊。
&ldo;方公公,皇后娘娘讓小女進宮,下官怕小女不識宮內禮儀,衝撞了娘娘!&rdo;
方正華為人謹慎,和氣,這也是皇上為什麼留他在身邊伺候的原因,他看到吳貞疏這麼問,也很坦白的說:
&ldo;吳大人,您呢,別擔心,皇后娘娘是因為在宮裡悶得慌,想找個人說話。皇上每天忙於政務,也怕冷落了娘娘,剛巧就找到您家千金,讓她陪著皇后,想聽下南邊的事。等皇后休息了,再給您把令愛送回來。&rdo;
吳貞疏聽到這心裡鬆了口氣。
&ldo;方公公稍坐片刻,小女梳洗下就來。&rdo;
於是就這樣,吳秀兒給接進了坤寧宮。皇后跟秀兒年紀相仿,女孩兒又特容易親密在一起,其中閨房閒話不需細說!
皇后她們可以坐在暖屋裡,手裡抱著個暖壺,一邊吃零食,一邊聊天!我就沒這麼好了,坐在空曠的乾清宮大殿,聽徐光啟,宋應星在報告。我第一次感覺這個大殿起這麼大的不好之處,空洞洞的讓人覺得冷!
&ldo;皇上,此次臣與徐大人在遵化城研究三個月的冶鐵手藝後,用木炭冶鐵效果比原先較為佳,又在&rdo;蘇鋼&ldo;的工藝做了些改進!每次出爐縮短到一個月,一次可以出鋼兩萬斤!&rdo;宋應星對煉鋼的事做了個總結。
果然是這個時代的牛人,這麼快就有效果了!
&ldo;嗯,還不錯,應該全國內推廣才好。去年在京種的番薯等物,今年就到陝西去試種吧!陝西那邊宋卿家就不用去了,叫原先幫你試種的那幫人到陝西楊大人那裡報到。楊鶴知道怎麼做的!你就留在京城,朕想在京城開設個天工學院,就用你和徐愛卿的書作為主要內容,學習和研究各種工藝技術,也別是對火器和鑄炮技術。朕想教由你們來主持,你們可以向天下廣招學子,朕也可以讓《明刊》上廣而告之!&rdo;
徐光啟則說&ldo;皇上,臣等建立學院,研究火器則與火器司相重疊,恐有所冗餘!&rdo;
這徐光啟也說得是,不過這火器司是屬兵部,其他的多屬工部!彼此也不能照應,這裡面涉及兩個部門,我想還是把火器司抽出來另組!
&ldo;你們就在京郊外擇地新建,火器司也弄過去,火器司在城內也是多有不便,這幾年常有事故,遷到外面也好。這樣可以相互借鑑。朕會讓孫傳庭調隊人馬在那駐紮!你們所需的銀子,擬個條陳上來,到工部去領吧!&rdo;
徐光啟再次啟奏道:&ldo;皇上,如今成立學院是盛事,但如今大明對雜學深有研究的恐不多,臣是怕不夠夫子授業。能否請些西番夷人來教導?&rdo;
&ldo;哦,這些事情既然朕教給你們辦,就你們自己去處理吧,這件事有朕支援,你們不用擔心。朕看欽天監的湯若望就很不錯。&rdo;
他們兩人顯然沒有料到皇上會這麼開明,在來的時候私下還商議的很久,本想多請些來中國傳教的洋人幫忙研究,引進些西方的新技術,並且想了一大堆的說辭打算用來說服皇上。沒想到皇上要建立學院,徐光啟就著這個剛開個頭,皇上就答應了。喜得他們兩個連呼皇上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