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2 頁)
韓鑛聽了皇上的一番話,想到大明的數代皇帝都是差強人意,不由微嘆,皇上說得是,若是給皇帝一人胡鬧,把大明江山弄丟掉,還不如換位仁德之主,這樣百姓也能好過日子,他自然希望能有個英主繼任。當然這些話,就是皇上有這個意思,他也是不能講出來的。
&ldo;老臣受教,皇上既有定見,老臣自當遵從。&rdo;
韓鑛從內宮出來,想到皇上的話,怕是過多幾年又有番爭論。皇上剛才的意思,太子是不會隨便冊立的,可皇上現在剛得皇子,而且既是嫡出,又是長子,順理成章的應該是要封為太子的,現在皇上卻不願意。皇上把這心思透露給自己知道,那是對誰也不能說,不然又是一段風波。韓鑛望著這些聳立的宮殿,心想以後大明奪嫡之爭恐怕就是要上演了。唯今之計,只有調教好皇長子。韓鑛想罷,這才起程回去。
第四十七章 通州之行
終於把宗親改革的事情提上了解決議程,雖然下面的人在處理這件事情上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但是總要解決的,老拖著我總覺得朝廷財政在面臨很大壓力。這也是我為什麼堅持袁崇煥出兵和滿洲人野戰的原因,樹立軍威的同時,我好找個藉口免去以往朝廷所欠下的債。
關於宗室改革的事情以及宗親捐銀助餉的事無一例外的讓我在《明刊》上大肆宣揚。最終的結果是底下的人都覺得宗室間異常團結,大有齊心協力抵禦外侮的決心。雖然還是收到不少老臣的反對奏摺,我都留中不發,現在內閣全是向著我的人,京師的兵力也是聽我的,我不信還有人能夠明目張膽的出來鬧!
閒了幾天,工部尚書曹珖來報說是通州的學院已經建好了,兵部協同五軍督府初步選定了三百名學員,主要是京師三營的人,還有些京師附近的學子。這三百學員都是經過刷選才進來的,畢竟這裡是大明以後培養將領的地方,第一批的學員不敢弄得上不了檯面。
想著這是我大明的軍校,在這個時代,恐怕在世界上都沒有多少所。而我就是這軍校的第一任校長,呵呵,真是爽!說不定後世可以取代黃埔軍校,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以及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相提並論,成為世界四大軍校之一,不應該是四大之首。
我帶著文武百官到通州的時候,梅之渙,傅宗龍帶著一干官員在通州郊外迎接。他們一早就在這準備籌建的事情,我打量了下這兩個臣子。
梅之煥年紀大了點,不過身手還算利索,桔皮一樣的膚色恐怕是在甘肅留下的印記。傅宗龍則身材不是很高,長得比較白淨,還留著三捋鬍鬚。這兩個人都是神色內斂,長期作為一方大員,自然有他的風範氣度,那份沉著自信,一看就知道是善於用兵的儒將。
&ldo;兩位愛卿平身,不知什麼時候可以進行開院典禮呢?&rdo;
梅之煥首先應道:&ldo;學院在明日辰時開始典禮,通州沒有行宮,驛站已經準備好迎接皇上的聖駕,讓皇上休息。&rdo;
&ldo;哦,朕看這的驛站還容不下這麼多人,後面可有前來觀禮的官員。朕看就去學院駐紮吧,朕可是帶了帳篷來。&rdo;
&ldo;皇上,這恐怕不妥,學院尚未完備,地方也較為簡陋,恐委屈了皇上。&rdo;
&ldo;不礙事,朕這裡有接近兩千人,一個小小的驛站怎麼夠住,傳朕旨意,把年老的官員安置到驛站去,其他人就在校場上搭營。&rdo;
&ldo;是,遵皇上旨意。&rdo;
沒辦法,這次我出來可是帶了一千名禁衛,加上幾百個官員家屬,隊伍龐大得可以。本來我也嫌人多的,可這也算一盛事,觀禮的人多也熱鬧點。所以地方是肯定不夠住的,我來的時候就打算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