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第1/2 頁)
眾大臣看了一團霧水,拿著兩份明刊疑惑的問:
&ldo;皇上,這是……&rdo;
我笑了笑說:&ldo;這兩份明刊,第一份是發給其他行省各地的,剩下那份便是發到山東境內的。你們說,要是他們看了會有什麼反應呢?&rdo;
韓鑛出來說:&ldo;皇上,這恐怕有損朝廷威信,倘若兩份明刊混雜,下邊的人更加不知所從。&rdo;
&ldo;呵呵,朕之所以要這個時候發明刊,就是想著等山東出省要道封了才進行。如此,從山東境內流出的能有多少?朝廷的驛站難道不比他們的快,等他們的訊息到其他行省,山東的事也許就解決了。&rdo;
劉鴻訓不禁提出疑問:&ldo;皇上,山東境內,許多州府已經不奉旨令,這明刊如何讓兵士看到?&rdo;
&ldo;這朕自有辦法,你們就辦好其他地方的差事。&rdo;
&ldo;臣等遵旨。&rdo;
第六十三章 殺伐
時間一晃,又過了十天。為了加快效果,各兵士的賞銀直接由各省藩庫先發,等秋稅的時候再提留。在耗費了一百四十九萬兩白銀後,各地總算沒有傳來大規模的動亂。銀子與明刊的宣傳起了作用,各州府官員不管出於何種目的,但也不敢明著像山東那樣反叛,而下面的軍戶都因為可以變為平民,一心等著改制,再則&l;削籍為奴&r;這四個字極有震懾力,哪想到去跟著長官作亂。
山東方面,由於王承恩的人的四處分發&l;特別&r;的明刊,使得百姓們出現猶豫。原先王學昭還故作姿態開倉賑災,隨著饑民越來越多,濟寧等各府都已經停止開粥場。八衛所計程車兵有些開始明白過來,他們兵諫就是把自己變回軍戶,而現在朝廷改制卻是讓他們自由為民。這其中的區別是他們當了幾百年兵的家族深知其味的。雖然他們還是將信將疑,但軍心已經開始渙散。
我接到各處的回報,心裡總算鬆了口氣。事情沒有變得太糟糕,只要解決山東作亂的叛軍便可把這股暗流壓下去。
這個時候,一些大臣開始焦急起來。因為過了二十多天皇上仍然沒有旨意給三營。洪承疇也是急得不行,但上去的奏摺往往沒有批覆。他們這幾個都是主戰一派,朝中還有劉鴻訓,韓鑛,孫慎行,劉宗周,張惟賢等一批溫和派,剩下的就是主和派。這日,孫承宗與賀逢聖兩位內閣大臣,帶著兵部尚書侍郎,洪承疇等商議,這次一起到乾清宮要求面聖,一定要勸諫皇上早作主意。
我剛看完八百里急報,李邦華在一旁跟我講解朝中一些官吏的考核卷宗,方正華就進來稟報說是孫大人和其他重臣求見。
&ldo;宣他們進來吧!&rdo;
眾大臣進得乾清宮,行完禮後便開始了他們的此行目的。我看他們各個神色焦急,猜到他們要說什麼了。只見孫承宗咳了一聲,便出聲啟奏:
&ldo;皇上,山東大亂已經有二十餘日,山東靠近京畿,皇上宜早作決斷。然朝廷除安撫,公告外,未有一兵一卒前往山東,微臣以為,不管是戰是撫都需以兵力為後盾。方可使災後的山東不至於亂得不可收拾,如今三營已整頓齊備,懇請皇上下旨命三營前去鎮守山東。&rdo;
&ldo;嗯,你們都是來勸說朕發兵山東的是吧?&rdo;
&ldo;臣等懇請皇上發兵平叛。&rdo;這話倒說得眾口一詞。
&ldo;山東的事,朕已經做了安排。孫愛卿熟知兵道,這裡有幾分急報,你們看下吧。&rdo;
孫承宗聽皇上說有了安排,心裡很是吃驚,這幾日內閣,兵部都沒有發文出去,皇上做了什麼安排呢?他們從內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