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第1/2 頁)
其他大臣也是持這兩種意見,對此我也沒有多說,而是直接問道:
&ldo;那眾位愛卿對於袁崇煥所提兵力不足的問題如何解決?&rdo;
我這麼講就是認同兩位尚書大人的話,畢竟現在國庫只能勉強基本的持衡,先看看朝中的大臣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因為已經是第六次袁崇煥上摺子,王永光已經想好了應對的主意。作為兵部尚書,若是皇上問起無以應對,豈不是要被責罵。
&ldo;皇上,微臣以為可以不必增加遼東鎮的軍馬,仍舊可以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rdo;
&ldo;愛卿有何良策快快說來!&rdo;
&ldo;微臣以為,如今隨著廣寧城的收復,戰線已經推進,山海關到寧遠已經沒有戰事。山海關仍駐有兩萬遼東軍,這可以調往廣寧。山海關的防禦可以交給薊州都督張鶴鳴,由地方抽調衛軍駐防。&rdo;
&ldo;不可,地方衛軍戰鬥力不及邊軍,用他們駐守,若是出現敵警,如何禦敵?&rdo;出言的是遵化巡撫王元雅。
這些問題王永光自然考慮過,他馬上反駁道:&ldo;若是廣寧一線加調兩萬人馬都無法固守,那麼兩萬人守在山海關也於事無補。何況一旦前方失事,聞報後薊州精銳可以火速趕往山海關佈防。袁崇煥用兵穩妥,如果有七萬人佈防在廣寧,微臣相信,山海關必不披戰火。&rdo;
&ldo;皇上,山海關乃是京師最後門戶,豈可布以虛兵?&rdo;
&ldo;薊州有十萬人馬,京營仍六萬精兵,難道京師毫無防禦能力?崇禎二年,女真敵酋在遵化翊殺而歸。至今尚未回復元氣,山海關已有數年沒有遭遇戰火,微臣以為如此可以節省兩萬人馬,近百萬的糧餉。&rdo;
嗯,這個王永光也還有點辦法。山海關現在兩萬人馬放著是有些可惜,能夠把他們全用上也是件不錯的事。
皇帝做事也要精打細算!
我心裡也有些傾向這個辦法,不過我還是慣例的問了下有沒有其他辦法。
&ldo;孫愛卿,你以為呢?!&rdo;
孫承宗見皇上點到名後,只好站出來。他在遼東做過督師,自然知道對抗女真人實非易事。要有足夠的兵力才能保證平復遼東大業。於是他提出了個折中的辦法。
&ldo;皇上,微臣以為若要持續對遼用兵,兵力充足是必要保證。雖然遼東鎮只有兵額十八萬,臣以為可以將皮島兩萬人馬抽調出來,劃入京營與駐守朝鮮的曹文詔將軍襲擾女真人後方。空餘的兩萬兵額從內地各衛抽取,衛所的空缺可由義務兵制募選。此舉可以節省將士安家等費用,又可增加遼東兵力。&rdo;
禮部尚書張惟賢道:&ldo;孫內閣的辦法雖善,但遼東防務本是一體,若強加分離,更不易於統籌。一旦廣寧一線出動,皮島便要出兵制衡,分開統屬則難以配合。用兵貴在神速,若還需來回請示豈不是貽誤軍機。若歸於袁崇煥統屬,那還分什麼!&rdo;
張惟賢說的很有道理,孫承宗也是心中明白。可這裡面有一條大家都沒有提出來,那就是大明曆來都不會讓邊將統領太多人馬,至少不能多於京師附近的駐兵。女真人興起後,遼東人馬一再擴充,袁崇煥有統兵之能,那更需要制衡一下。
如果一個邊將手中有二十萬的人馬,而且還是朝廷最精銳部隊,多少有點讓人不放心。雖然平遼尚未成功,但等到袁崇煥平復遼東後,若有些異動,那時已經無法制衡了。
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唉,孫承宗嘆了口氣,然後就沒有再出聲了。
能聽到這樣的意見我已經比較滿意了。對於遼東人馬的調動我還是傾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