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4/4 頁)
僅擁有大量的寺產廟田、修信弟子,更擁有大量的佃戶和奴婢。僅東西 兩都長安、洛陽附近的各大寺院內,釋老弟子便已高達三百萬之眾,黃服之徒也已高達百萬——竟奪大周百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武帝不覺怒火中燒——自賀公主以禮佛為由的抗婚之變後,又有兩位皇族女子也以 禮佛為由拒婚出家。那時他雖對佛教已生出幾許的厭惡,卻並未引起警覺,以為佛道二教畢 竟可以幫助朝廷教化民眾,替朝廷安撫民心。如今才發覺,放任二教的結果,竟已導致國家 禦敵作戰無可徵之夫,百姓居家耕田也無成年丁力了! 桃李灼灼的三月,武帝帶著七八個侍衛悄悄出京,一路微服潛行,分別到大周境內 各大伽藍寺院暗察私訪。
一行人來到少林寺時,正趕上一場法會。
雖說在東西兩都附近,武帝也見識了各寺廟道觀香火旺盛、信眾如雲的場面。他卻 沒有料到,就連這深藏於嵩山幽谷中的寺院竟也是香火信眾如此繁盛! 剛一踏入少室山地界,武帝便被法事的盛大場景震驚了:從四面八方趕來朝拜的善 男信女們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地徑直擁向掩隱於密林幽谷中的少林寺。站在半山向下望去, 只見各處山路和官道之上,成百上千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結隊地各自攜著佈施香火, 沿著崎嶇小路或是官道馬路擁向寺院。人人一臉敬仰,個個口中唸佛。未及山門,朝山拜佛 的信眾們便開始匍匐在地上,對著山門三步一叩、五步一拜起來。
過了少林寺山門,大雄寶殿前便是大法會會場。面對講經說法的住持和高僧大德 ,信眾們更是無比虔誠地頂禮膜拜,萬口一聲地禱祝默頌。他們的神情眉目之間,洋溢著無法遏制的聖潔敬慕,絕無半點的勉強和做作。
親臨其境,誰也不能不承認:這些信眾對教會長老的崇拜確實是發自肺腑的仰望和 敬畏!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渴望和擁戴! 武帝親眼目睹了宗教信眾對佛菩薩和高僧大德的崇仰信奉,遠遠超過了百姓朝臣 們對帝王君主的崇仰之情。他站在那裡,望著面前法會的盛況,聯想到俗世的百姓朝臣們, 雖對至高無上皇權帝威充滿敬畏,卻又怎似這種發自內心的崇仰親敬? 在俗世臣民們表面的卑恭之下,其實隨時可能隱藏著謀逆和仇殺,覬覦和顛 覆。也許,這正是王權與宗教的不同。王權只有靠血淋淋的戰爭殺伐和強權武力才能達 到征服天下治理天下的目的,而宗教則是透過安撫、感化、關愛、勸誨而使信眾們心甘情願 地歸順一如羔羊。
武帝冷冷地打量著身著金繡袈裟、正在講經說法的高僧大德們,沉碧的眸子中隱藏著 威嚴的陰鬱之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才是大周國真正的主人,豈容任何個人來 分割帝王權威、任何階層凌駕於朝廷之上! 自前朝北魏至今,朝廷對佛道二教始終都持寬容的態度。這是因為宗教寺院 確有著它可以幫助朝廷教化民眾、撫慰民心的作用,是眾生身心疲累不堪、苦難沉重時一 方寄託夢想的特殊場地。然而,一個國家的百姓不能全都跑到佛寺道觀裡來做夢!更不能和 王權統治形成競勢和抗衡!因為,沒有朝廷強大的財力人力,沒有軍隊將士的殺敵御外 ,誰又能保證一方水土上眾生的安寧? 身著絲布常服的武帝佇立在人群當中,眼望著法會盛景,耳聽著寺內鐘鼓齊發的雄 渾迴響,在撼人心魄的佛號聲中佇立不動。
◇歡◇迎◇訪◇問◇虹◇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