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如果有人喊,救救孩子。
最好叫他去,學學先生。
有意思的是,近來有學者研究顯示,當時在香港大學讀書的張愛玲就深受老師許地山的影響。她的小說《茉莉香片》中的言教授即以許地山為原型。在這個以&ldo;尋找父親&rdo;為主題的小說中,言教授是主人公嚮往的理想父親‐‐這或許也是張愛玲的嚮往?而張愛玲非常著名的兩篇散文《更衣記》和《中國人的生活與時裝》,的確與許地山的《近三百年來底中國女裝》一文在研究方法、觀察角度乃至行文方式等諸多方面,有著明顯的相同相通之處。學者邵迎建曾有專文論及此事。
令人興嘆的是,五四那一代人就如文藝復興時那些大師們,各個都有多方面成就,許地山也是如此。都說佛是寂滅,是色空,而許地山的一生確是生氣貫注、精彩紛呈、蓮花朵朵開。他不僅研究服裝,還會自己做衣服;他善於培植花木、佈置庭院,經他的手插於瓶中的花枝別具韻味;他蒐集古錢,加以考證;他捕蝴蝶,製作標本;他還知音律,彈一手好琵琶;他帶領他的孩子們養猴子、小狗和家禽,還為孩子們創製一種有歷史內容的六國棋;他會說廈門話、廣州話、北京話,懂英文、德文、梵文等外國文字;他的小說執著於愛情題材,以至於被沈從文稱為&ldo;妻子文學&rdo;,還一本正經地立願,要&ldo;盡此生&rdo;寫作愛情小說,能寫一篇便寫一篇,能寫百、千、億、萬篇,便寫百、千、億、萬篇;他對妻子、亡妻皆有情……
抗戰時期,許地山的生命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焰。他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日夜奔忙,為來港的進步人士提供便利,他們夫婦的家接待過共產黨人楊剛、民主人士梁漱溟,鄒韜奮在他們家編輯《生活週刊》;在戰亂的時局下,他以金剛護法之精神慨然承諾保護鄭振鐸苦心收藏的善本孤本;他似觀音大士慈航普度,支援宋慶齡在香港主持的兒童福利會工作……他逝世後,宋慶齡第一個送來鮮花花圈。
許地山死於心臟病發作,死於忙與累。在他散文中有一篇《願》:他願做鹽,在食物中融散了自己的形骸,你看不見鹽,卻嘗到了鹽的味道。這還是他一生信奉的質樸而有用的&ldo;落花生主義&rdo;。
才子革命家
&ldo;才子&rdo;名號被濫用,以至於遇到真正的才子,反覺&ldo;才子&rdo;一詞分量不夠,還有一點輕佻意味。怎麼形容瞿秋白呢?
與他同時代的人的評價也許能說明一二‐‐
丁玲,在上海大學時期既是他的學生也是比較親近的小友。當時,茅盾、陳望道、田漢、俞平伯等都是教員,而丁玲說,秋白是最好的老師。
魯迅,冷眼看人,能入他法眼的人不多。但對秋白,卻書寫了那麼高調的條幅相贈: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並盛讚秋白的理論文章是&ldo;皇皇大論&rdo;。
劊子手,仰佩秋白,&ldo;惋惜&rdo;其才華,在蔣介石&ldo;就地槍決&rdo;令下之後,仍不放棄優待軟化勸降,與之吃飯、喝茶、飲酒、下棋,然秋白終不改其志,令劊子手抱憾:這樣一個才俊怎麼就殉了共產主義了?!
精通琴棋書畫,作詩文、唱崑曲、治印,似乎才子的才藝他樣樣來得;從事翻譯和寫作,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別的不說,單一篇《魯迅雜感選集序言》,高屋建瓴,將魯迅之為魯迅闡釋得極為透闢。須知,魯迅這樣一位偉大豐富複雜的文化巨擘是輕易概括得了嗎?秋白有文集14卷,而所有這些成績是在他作為職業革命家工作之餘取得的,而他犧牲時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