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敬有的,狗咬醜的(第2/2 頁)
這頭豬養老送終嗎?!”
自打倆人打賭以來,堂伯楊忠誠平時無論走到哪裡,都儘量避開張家文。
萬一不小心在哪裡碰上了,要麼裝作沒看見,要麼看他的眼睛都是綠的。
當張家文怪聲怪氣地再次來“勸”他時,他氣得渾身發抖,抄起一根揚叉就去插張家文。
張家文見勢不妙,扭頭就跑。
一邊跑還一邊煽風點火地喊到:“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張家文是半高山人,跑山路自然比住在低山河邊上的楊忠誠要厲害,堂伯氣喘吁吁地,怎麼都追不上。
但堂伯愣是堅持高高地舉著那根堅硬結實的榨木釘樹揚叉,罵罵咧咧地追了張家文好幾裡地,才氣急敗壞地轉身回了家。
虛歲都三十二三歲了,還娶不到媳婦,堂弟開始有些頹廢了。
看著每天唉聲嘆氣的父母,以及那頭能吃能睡的大肥豬,沮喪的他把這些年相親失敗的責任統統推到了張家文身上,認為是張家文當初的那個詛咒在作祟。
他愈發覺得幸災樂禍的張家文看著不順眼,他好想揍他一頓。
但他與安順子是要好的朋友,而且張家文還是他的表叔。
雖然村子裡所有的人扯起來都是老表或者親戚,是真是假也都無從考證;但喊得時間長了,也就成真親戚了。
幾十年來,他爹楊忠誠和張家文之間也總是罵來打去的,但總是“田間打架田尾和”,相互之間斷然不會記仇。
山裡人都是這樣。
打也打不得,罵又罵不得,對這個張家文,李精誠是恨得直咬牙,又一時束手無策。
冥思苦想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讓張家文身敗名裂的好方法!
農村裡從來不缺調皮搗蛋的小屁孩兒,下浜亦如此。
下浜的這幫“野孩子”,一天到晚上躥下跳的,和李精誠一樣“遊手好閒”。
雖說這些小傢伙們才七、八、上十歲,可早就練就了上樹下河、翻山越嶺的本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但是,本來應該和李精誠關係很好走得很近的這群孩子,平日裡和李精誠的關係卻很是一般。
原因是,他們在成績不好接受家庭教育或者做錯事情捱打時,家長們無一例外地都會說:“如果不好好學習、不聽話的話,長大了就像城娃子一樣沒出息!三十五六歲了連媳婦子都說不到一個!一事無成。”
雖然孩子們沒有辦法感受能不能娶到媳婦子是個多麼大的事情,也看不出來李精誠身上到底有什麼不好,但大人說的話終歸是有道理的,得聽。
所以,他們總會有意無意地避開李精誠。
但是這群孩子十有八九都有把柄在李精誠手中握著。
什麼把柄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