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第1/2 頁)
冬月初九,走投無路的緬軍再次求和,廣廷趁機勸傅恆收兵,傅恆依舊不允。無可奈何的廣廷趁著傅恆才喝罷藥,沉沉睡去之際,與總兵將領們商議,出具甘結,答應撤兵。
昏睡了幾個時辰的傅恆醒來後得知廣廷已然做主答應求和,一口氣緩不過來,氣得口吐鮮血,怒斥廣廷,
「本官尚未答應,爾等為何擅作主張?緬軍補給已被切斷,攻克賊巢指日可待,我軍根本沒必要撤兵,你們膽敢出具甘結試試,本官必定將你們一一參奏!兵法處置!」
縱然是表親,傅恆也無法原諒廣廷的行為,實則廣廷此舉也是出於無奈,身為將領,他必須顧全大局,
「此地瘴氣環繞,就連你也未能倖免,前後已陸陸續續有幾千將士染上瘴癘之疾,不戰而亡,誰不想打勝仗?可眼下的情形對我們十分不利,我們不能只為軍功,也得為千千萬萬的將士們著想啊!傅恆,你就聽我一次,撤兵納降吧!」
被誤解的傅恆痛心疾首,紅著眼悲憤厲呵,「我是為軍功嗎?我只是想攻克緬軍老巢,換得長治久安!他們哪裡是真心求和,分明就是藉機休戰,等到休養生息之後再行舉兵生事,我們就不該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實該一網打盡,滅了他們的老巢!」
他們都有各自的信仰和堅持,若然傅恆身康體健,絕不會允許廣廷納降,奈何他病得太嚴重,下床都困難,根本無法阻止其他的將士們出具甘結。
眼看著廣廷宣佈撤兵,傅恆只覺心肺俱裂,所有的辛苦都付諸流水!一旦錯失良機,往後想再攻克老官屯可就難上加難!
得知傅恆病重,冬月二十二日,乾隆諭令傅恆即刻回京療養,剩下的納降事宜交由廣廷去辦。
傅恆不肯回京,退居虎踞關,一邊養病,一邊處理公務,安置所有的歸順土司,制定對邊境地區的佈防策略。
臘月初三,廣廷上奏說傅恆的病情有所好轉,乾隆依舊不放心,派遣傅恆家的三公子福康安偕同御醫陳世官前往騰越虎踞關探視。
福康安於正月十七到達虎踞關,再三勸說父親,又拿出母親的家書。
東珊在信中說了,他若再不回來,往後休想再進寢房,永遠住在書房裡,忙他的公事。
傅恆見信,哭笑不得,好在此處的事已處理得差不多,他才決定回京,免得回家又被東珊鎖在門外。
正月十九,傅恆攜子福康安一道踏上歸京的路程。
難得父子相處,這一路上,傅恆跟兒子講述起他參與戰爭時所遇到的種種困境,以及化解的法子。
年少的福康安眸炯神揚,意氣風發,他對戰事很感興趣,父親的講解都是兵書上不曾記載的,因為每到一處,兵情各有不同,是以兵法不能死記硬背,得融會貫通,因地制宜。
來的路上,因著要打仗,是以傅恆日夜趕路,一個月便到雲南,回程時,念及父親的病情,福康安並未疾行,而是擇水路乘船,行程較慢,兩個月後才到天津。
正好趕上乾隆巡津澱,皇帝便順道兒在此接見傅恆,看他形容憔悴,又命太醫為其診斷,而後命福康安護送其父回府靜養。
分別一年,再見傅恆,但看他身形消瘦,毫無神采,東珊的淚瞬時下落,心疼之至。
面色淒蒼的傅恆喘著粗氣,凝著她勉笑道:「珊珊,我沒有食言,我回來了!」
明明只是一聲普通的招呼,她卻覺每一個字都那麼沉重,隔山隔水,甚至隔著生死!他的聲音有氣無力,東珊酸澀悲楚,卻又捨不得埋怨他,只緊緊的擁住他,低泣著以慰相思,
「回來就好,別再離開我,別再讓我記掛擔憂,你離開這一年,我想你想得快要瘋掉了。」
他這幅身子骨,就算想再出京,怕也是難啊!苦笑一聲,傅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