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注釋37:
東福寺,日本臨濟宗十四派之一的東福寺派大本山(類似於祖庭),位於日本京都市東山區本町,山號慧日山。歷史上曾名列京都五山第四位,面積20公頃,約有25座塔頭子院及425座地方寺院。1255年由日本攝政九條道家歷時19年建成。由於當時奈良華嚴宗總本山東大寺及法相宗大本山興福寺規模巨大,遂各取一字,命名為東福寺。東福寺是當時京都最大的寺院,至今歷史地位極高,其三門現為日本國寶。
東福寺的前身是法性寺,於10世紀初期,日本國左大臣藤原忠平(貞信公)建立,藤原家的佛事活動多在此舉行,遂成為藤原家的家廟。後來,九條道家在寺裡建釋迦堂,逐漸形成東福寺。
藤原家和九條家實際上是一家,關於兩家歷史,詳見後文及附錄。
注釋38:
印度的天文學知識至少在漢代就傳入中國,一方面,很多佛經中便含有天文歷算的知識,另一方面,西域來華僧人中有不少人懂得天文歷算。到唐代,中國佛教空前壯大,和印度的交流更為頻繁,很多漢文譯經就很有科學價值。比如,《宿曜經》(全名為《文殊師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其譯者不空金剛就是由南亞來華的密宗僧人。《宿曜經》上卷重點介紹了二十七宿與一年12個月的關係,並提出了&ldo;七日一週,周而復始&rdo;的概念,顯然就是今天所說的&ldo;星期&rdo;的概念。&ldo;七曜值日&rdo;的方法傳入日本,直到現在仍然使用。
唐代著名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僧一行,就曾隨不空金剛學密法。他的一些著作深受印度七曜術的影響。
注釋39:
這種情況在很多寺廟常見。比如北京的名剎法源寺,其大悲殿的佛像組合堪稱典型。此殿供奉的七座觀音,可奇怪的是既有藏傳佛教的綠度母,也有天台宗的,而且即使同是漢地佛教的觀音,也包含了幾種型別劃分。可見並非一組,而是後世組合在一起的。
注釋40:
閻王,也譯作閻羅王,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王,能判人生前善惡,加以賞罰。其形象在早於佛陀時代的《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現。佛教沿用其傳說,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後來其形象也進入中國的民間傳說。
注釋41:
&ldo;孟姜女哭長城&rdo;故事原型最早記載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其故事的毛坯是&ldo;杞梁妻哭夫&rdo;的史實。後經演變,大約到了宋代形成現在民間傳說中的故事形態。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對孟姜女傳說進行了系統研究,斷定孟姜女哭的是齊國故城,而不是後來傳說中的齊長城,更不是秦長城。另據《臨淄文物志》載,杞梁墓位於今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鎮郎家莊村東,其封土於1967年整地夷平,但墓室尚存。這是杞梁妻故事最具真實性的物證。2006年,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收錄了山東淄博作為源地申報的&ldo;孟姜女哭長城&rdo;的故事。
另外,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記載見於《詩經?小雅?大東》,&ldo;大東&rdo;是周王朝的地名,經考證,淄博沂源縣在地理位置上是&ldo;大東&rdo;的核心地區。2006年8月,淄博沂源縣宣佈沂源是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並申報第二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前,全國民俗專家已進行了實地考察,認為沂源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已形成了有關牛郎織女傳說的眾多古蹟和習俗,並且有文獻方面的支援,基本符合牛郎織女文化源地的主要條件。
注釋42:
古時的譯經者在翻譯佛經時,有&l;四例五不翻&r;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