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欽差案<十七>(第1/2 頁)
報紙的收入,吳憂不打算參與,利益微薄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它的作用,如果大夏的律法是一把刀,那報紙就像是一條紅線,一旦有人越線,等待他的將是覆天蓋地的輿論轟炸。
吳憂是律法的執刀人,若再將報紙的權益握在手中,只會招來更多的仇恨。
朱明理走了,留下了一名官員,負責統籌收益,報紙的售價是五文錢一份,對吳憂而言這個售價略微偏高。
不過這個定價是朱明理的意思,收益又是戶部,他必然會告知夏皇,如果夏皇不滿意,也不用他負責,想到這裡,吳憂便沒有插手定價權。
報紙沒有任何推廣宣傳,它的出現很低調,吳憂卻不擔心賣不出去,憑他對京都百姓的瞭解,只要嗅到一點點的腥味,報紙就是一個無底洞,刊印的再多也堵不住缺口。
三國演義賣爆了,天還未亮,各大書鋪門前,便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各大書鋪皆是如此。
刊印的書籍供不應求,哪怕加班加點,也趕不上售賣的速度,每天開門,不到半個時辰,便打上了售罄的牌子。
各書鋪的掌櫃無比的焦慮,這可都是銀子,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屬實不甘心,於是擴大生產,而且不停的擴張,即使如此,依然供不應求。
於是各大書鋪連忙收購小的書鋪,或者是讓利加工,以供給這個龐大的市場,內卷之勢勢不可擋。
如果是壟斷倒還還不至於,即使出現盜版,有第一手的書稿,書鋪的熱度便會一直處於領先狀態。
可這不是壟斷行業,這是十多家書鋪共同瓜分市場,如果自己不卷,就會被同行卷死。
風雅書苑的何掌櫃,這幾日頭髮都白了幾根,人也消瘦了些許,昨日他被吳憂邀請去了一趟吳家,說是幫朝廷售賣報紙,他和其他的書鋪掌櫃一樣,應下了此事。
為了給吳憂這尊財神爺留下好印象,今日一大早,他帶著夥計來到了吳家門外。
他到來時,見吳憂和朱明理正在說話,等了一會兒,見朱明理離去,何掌櫃連忙上前見禮,禮畢後,他說道:“吳大人,催更的人實在太多了,我風雅書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再不更新怕,怕是會惹眾怒。”
催更和更新這兩個詞兒還是從曹雪凝處聽說,很貼切,也很扎心,吳憂不更新,何掌櫃也沒有辦法,只能放緩語氣委婉催促。
相比各大書鋪,梨花齋的壓力更大,周公茂心裡苦啊,吳憂斷更了幾日,這幾日裡他不停的將三國前四十幾章的內容來回的說,臺下坐的都是大人物,他清晰感受到了他們的怒火。
其實這事兒還要從諸葛嗣業說起,他聽完三國演義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變了,以往因為身體原因他很少訪客,現在的他到處訪友,吹噓他諸葛氏出了一個經天緯地的大才。
就這樣,三國演義在高層的圈子傳開了,於是進入梨花齋的人,由原先的百姓和軍卒,變成了有身份和地位的官員。
言歸正傳。
吳憂呵呵一笑,拍了拍馬車上的報紙道:“何掌櫃,我會給他們一個交代,你把這個賣出去,他們自然能理解。”
說完,吳憂拿起幾份報紙,不再多言,徑直進入了府內。
何掌櫃一臉的疑惑,他來到馬車前,朝報紙看了過去,此時,天微亮,報紙上幾個大字略顯糊塗,他湊近了一些,仔細看去,整個人都驚呆了,只見上面寫道:京都日報的字眼下,是楊令武屠村案告破。
輿論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何掌櫃在京都多年,自然清楚京都百姓的性情,這個話題必然會大火,同時也會緩解風雅書苑的壓力。
他二話不說,令夥計拉了兩車報紙,匆匆離開了。
何掌櫃返回時,風雅書苑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見到何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