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論瓦拉幾亞的雄心和塞爾維亞的悲哀(第2/2 頁)
撓下停止。現在,他們只能靠自己,但靠自己還不如靠上帝。
米爾恰來到了杜尚建造的宮殿,高大宏偉的建築正在訴說往日的輝煌,短短二十年,塞爾維亞的國力達到了頂峰,但來得快去得也快,也是短短二十年,塞爾維亞就要不存在了。
“多麼好的地方,統治者的無能造就了這片富庶的土地被異教徒統治。”
“但現在已經歸您統治了。”
周圍的人不斷恭維著,但米爾恰還是覺得任重而道遠。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主要戰場,不僅是重要的位置,豐富的資源也引得周圍國家的眼紅,瓦拉幾亞就是,匈牙利也是。
現在,瓦拉幾亞獲得了這裡,那就不要讓其他國家搶走。而與匈牙利之間留下緩衝,塞爾維亞特別重要。
“派人去塞爾維亞,看看他們是什麼情況,是匈牙利,還是我們?”
曾經的巴爾幹統治者,如今淪為一個小小的,搖擺不定的附庸國。而統治大部分巴爾幹的,竟然只是他們看不起的落後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屬於印度-歐羅巴人種的色雷斯部族從他們原先居住的希臘色雷斯地區北上,來到巴爾幹半島北部的多瑙河流域地區定居,這一地區的生產力水平和文化型別隨之由新石器時代向青銅器時代過渡。居住在多瑙河流域的色雷斯部族屬於北部色雷斯分支,他們與當地原有居民共處,互相融合,逐漸形成現代羅馬尼亞民族的直系祖先——蓋特-達契亞人。自此,瓦拉幾亞先民世代相傳,在這裡繁衍,生生不息。
羅馬征服後,羅馬殖民者還迫使達契亞融入羅馬文化圈,使用拉丁語。羅馬的征服還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5~7世紀,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羅馬尼亞民族形成,而拉丁語則逐漸演變為羅馬尼亞語。
從7世紀開始,大量斯拉夫人遷居到多瑙河下游地區,把兩岸的羅馬尼亞人隔離開來,並迫使南岸的羅馬尼亞人遷移到巴爾幹半島的西部和東南部。遷出的羅馬尼亞人與當地各民族融合,數量不斷減少。多瑙河北岸的羅馬尼亞人則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作為一個民族頑強地生存下來,並逐漸將定居在多瑙河以北地區的斯拉夫人同化。這樣頑強的生命力,足以證明瓦拉幾亞可以統治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