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借古喻今(第2/4 頁)
弄好坎和井就是一塊沃土,但他們都不想要。”
“問他們為什麼不想要哈密的土地,他們居然說不想待在哈密這個蠻荒之地,你說這些士兵是不是要把人氣死了,他們不當野人才幾年時間,居然嫌棄人家哈密是蠻荒之城。”
在陳帆看來這些士兵簡直不識好歹,哈密四周的土地全部被回鶻人荒廢了,陳帆看到哈密四周荒廢的田地都心疼不已,他打算把這片土地利用起來,所以才把這些士兵分到這裡,這可是靠近城池10裡內的田地,可以過城市的生活,鄉間的物價,隨便種點蔬菜什麼的都可以賺大錢,這要在大趙境內沒有2貫一畝都買不到,卻沒有想到這批士兵居然不領情了。
徐燁倒是有點了然,沙州城在徐燁他們手裡已經有兩年多時間,這兩年多的時間,沙州城每個月都有巨大的變化,當羊絨,棉布,糖料這些貨物出現在沙州城之後,徹底引爆了沙州城的繁華,本來徐燁把人口分流在瓜州,肅州兩地,沙州的人口已經跌下了10萬。
但一年多的時間,沙州又吸引到了5萬多的青壯勞動力進來,人口恢復了,甚至比以前更加繁榮了,沙洲的人均gdp達到了10貫,物價低廉,物資豐富,可以說沙州富裕程度即便是大趙也沒有幾座城池可以比的。現在的沙州完全可以說是塞上明珠,普通士兵自然不想從繁榮的地方,遷入徙到哈密這種邊荒之地。
徐燁道:“可以理解,汴京的大官不也一個個喜歡躲在汴京,而不想去偏僻之地為官,看看朝廷派遣我們的三個官僚,啥事不幹就是養三個廢物,不是派遣到這裡的那些小吏還有點作用,我都不想要這些人了。”
“不要說這種風涼話了,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
徐燁道:“他們不想要土地就不給土地,給其他東西作為賞賜,伱看看這個高爐現在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我們完全可以製造幾千個犁頭,鐮刀,鋤頭等農具發放給士兵,士兵們都有50畝以上的土地,分了田地的他們正好缺少農具,這些農具不就用上了。”
陳帆道:“牧民怎麼辦?”
徐燁鄙視道:“一看你就是很少下基層的,牧民也想要鐮刀割草料,甚至他們的鐮刀還需要更大,這樣才能一次性割更多的草料。而且我們現在不是建立蜂窩煤廠,可以包這些牧民一個月的蜂窩煤,正好還可以在整個河西推廣蜂窩煤。”
“不過我覺得你還是要想辦法做出士兵的思想,讓他們意識到要哈密的田地比留在沙州更好,沙洲的好田地都被分完了,他們只能要那些遠離沙州的土地,而哈密卻是靠近城池的土地,只要和這些士兵說清楚利害關係,他們知道會怎麼選的。”
陳帆繼續問道:“這次出戰我們前後徵召了5萬大軍,加上幫我們運輸糧草的後勤人員,一共動員了8萬多人,出戰計程車兵可以用分土地農具來抵功勞,但河西鎮的民夫應該這麼算功勞?”
徐燁想了想道:“他們待遇按照士兵的三分之一來定,讓他們自己選擇是要糧食,布匹,還是農具,現在我們河西不比以前了,手中有的貨物多,可以隨意讓這些民夫選擇,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一個合理的功勳量。”
陳帆這才鬆口氣道:“明白了。”
然後他奇怪:“大秦的軍功受爵制度是如何維持的下去的?”
“我們這才弄了兩年多,各種毛病不斷,開支是急劇擴張,要不是你會弄錢,用出了羊絨,棉布,各種糖料,現在又搞出了高爐,可以製造大量的鐵質農具,沒有這些貨物做支援,我們河西鎮早就入不敷出了。”
“我記得前秦只有幾百上千萬的人口,加上是連年征戰,士兵立下的功勞應該非常多,只怕把天下的土地分光了都不夠給他們賞賜吧。”
今年整個河西鎮的收益應該是在百萬貫以上,而河西鎮加上剛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