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第3/4 頁)
吳大人你去當個河西經略!”樞密使龐輝冷臉道。
這話一出吳尹頓時啞口無言,河西那樣戰亂貧窮之地,他不想去當什麼經略。
“大家不要忘記,歸義軍還請朝廷支援官吏給他們,河西之地的官職缺口有幾百之數,既然大家如此熱情,就派遣你們的弟子和子侄去河西為官,也好幫助朝廷監督徐燁這個武夫。”
“但我要說一句,這是要去河西之地,距離我大趙邊疆有2000餘里,而且還要面對西慶人十幾萬大軍的圍剿,你們如此想要為朝廷盡忠職守,本官願意上報官家成全各位。”
此話一出朝堂頓時安靜起來了,他們可不想讓自己的弟子和子侄去沙州這樣的蠻荒之地,要知道朝廷貶官,去長江以南的蠻荒之地已經非常恐怖了,要是去了嶺南的話,幾乎相當於判了死刑,現在要去河西這樣戰亂之地,這不是要他們子侄的命。在場的官員沒有一個想要為朝廷奉獻自己全家的。
呂易淡然道:“現在不吵了,但問題還要解決,歸義軍要求朝廷派遣幾百官員,大家想想有那些還沒有安排職位的官員,可以去報名,本相會向官家請求只要去河西的官員,都可以官升三級,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大家可是要把握住。”
但下面的官員卻沒有一個原因報名,這是拿命去換官位,但已經成為官員的人,他們已經是統治階級了,根本不需要拼命了,拼命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是下等人乾的事情。所以整個朝廷的官員雖然交頭接耳,但卻沒有想要為國家犧牲的念頭。
呂易淡然道:“既然大家都不說,那麼本相就點名了,汴京官員超過3萬,想來找出300不怕死的官員還是可以做到的。”
聽到這話,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怒視吳尹,又不是他不識好歹,也不會把話題引到這裡來。
御史中丞吳尹看到這麼馬上開動腦筋說道:“丞相,下官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之策,朝廷每年不是有大量觸犯國法的官員會遭到貶職,以前朝廷會把這些犯官貶職到嶺南,現在何不貶職到河西之地,這既可以讓犯官戴罪立功,又可以讓朝廷掌握河西之地,可謂是兩全其美。”
其他官員都紛紛贊同這個辦法,現在只能死道友不死貧道了,犯官雖然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就是最底層的,現在也只能拋棄他們了。
呂易看到這些同僚的臉,忽然想到了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這句話,這是朝堂百官真實的寫照。
但知道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於是就帶著他們討論好的方案面見趙帝。
趙帝擔憂道:“歸義軍面對的苦難比關中大10倍,這賞賜是不是太少了,要不朕從內庫當中再補10萬貫給他們吧!”
呂易拱手行禮道:“陛下真仁慈之君也!歸義軍上下必定會感念天德的。”
“柳愛卿向朕彙報說,他打算在邊境修築50座可以駐紮五千士兵的堡壘,囤積糧草武器,當時機成熟之後,會從河西關中兩面夾擊興慶府,到時候李百忍分身乏術,必定會被朝廷大軍擊敗,柳愛卿說他有把握在5年之內評定西慶。”趙帝說這話的時候是一臉激動。
這是他四年以來最想聽的話,而且要真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他就是大趙繼位以來,第易位開疆拓土的皇帝了,這個誘惑使他難以拒絕。
呂易怒道:“陛下不可聽柳琦胡言亂語,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朝廷哪來的錢糧給他修築五十座堡壘,而且關中大軍野戰接連敗給李百忍,臣從未聽說過野戰不勝,卻能滅國的軍隊,柳琦這是犯了欺君之罪。”
真按照柳琦的策略,西慶亡國不亡國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大趙肯定是烽火遍地。
趙帝一臉尷尬,好像是這樣,關中的30萬大軍在野戰一次都沒擊敗過李百忍,這要滅亡西慶很沒有道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