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5 頁)
王忠將虞信帶回來,張瀟看了眼爛醉如泥的他道:“先把他帶回舍人居住的客房吧!”衛賈近前道:“公子,對他可再隱藏身份?”
張瀟苦笑下:“有些事是隱藏不下去的,既然不能隱藏何不坦蕩的讓人相識!”
張瀟所言的極是,一些事是隱藏不下去的,秦國客卿張祿偶得隨侯珠之事迅速在秦國各界盛傳!
隨侯珠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隨國的珍寶,也稱為“隨珠”,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二寶”!傳說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遊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隨侯心生惻隱,令人給蛇敷藥包紮,放歸草叢。這條大蛇痊癒後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住處,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這就是被稱作“靈蛇之珠”的隨侯珠。
秦王也是對此熱衷不已,一日之內竟三次召其進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秦王之意:朝臣皆知!
張祿再次跪拜秦王,太后。秦王在太后耳旁大聲道:“母后,這就是得隨侯珠的張祿。”太后聽此,問道:“可是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二寶的隨侯珠?”
秦王輕輕點頭,太后雖耳朵不是很靈敏,但眼色不差,見到秦王點頭,就道:“謝張祿為秦國獻寶!”
張祿道:“臣之責也,但臣聽聞:獻寶者,上有王者之禮,下有布衣之增,因此臣斗膽:請我王移駕臣處,臣以王者之禮相獻!”
張祿話音說完,宣太后看了眼說道:“張卿說的在理!”秦王跟著道:“哈哈,那寡人就靜待今夜了!”
第四十九章 宴鬥(上)
張祿夜獻隨侯珠,也不知是誰在推波助瀾,一時之間,張祿所住的王稽府內人滿為患!
張祿原名范雎,因受魏國國相魏齊的迫害,在鄭安平的幫助下隱匿躲藏。當時,奉命出使魏國的秦國謁者王稽向鄭安平詢問魏國是否有賢才想要投奔秦國時,鄭安平向他推薦范雎。一見面之下,大驚張祿為不世之才,這才帶他回到秦國,是以一直居住在他家!
看著不斷魚湧而入的秦國眾臣,王稽跟隨著張祿一同迎接著眾人,少卿在張祿耳旁問道:“我怎地不知道你有稀世之寶隨侯珠啊?”
張祿一臉神秘的說道:“天機不可洩露,不可說不可說!”
王稽看著張祿在與秦國來往眾臣談笑風生,暗思當初慧眼認得舉薦此人,這麼快就能和大臣們打成一片,並能得到秦王信任!
正在王稽暗思之時,穰侯魏冉駕車而來,秦國久居邊陲之地,雖是秋日,卻如同中原的寒冬一般,魏冉披著貂絨,被人扶著時緊緊的裹著貂絨,張祿忙對魏冉施禮道:“客卿張祿見過穰侯。”
魏冉似是忍受不住這寒意,只是輕點了下頭,就向著府中走去。魏冉剛到,被譽為“秦國四貴”的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緊接而來。魏冉的馬車還未離開,秦王座駕姍姍而來,張祿忙跪拜迎接秦王,秦王看了眼魏冉的馬車說道:“張卿所言不假!”
這時張祿才看到秦王與魏冉的馬車形成著鮮明對比!如似秦王與穰侯轉換了身份一般,張祿忙請秦王內府相聚。
秦王看著內府的吊飾,坐下說道:“你們都退下吧,我與張卿有要事相商!”
聽到秦王的吩咐,秦王的近衛拜身退下,張祿拿出匣子讓秦王試看,秦王拿出這隨侯珠近眼一看,如同普通碧玉一般,毫無出彩之處!就問道:“這可是隨侯珠?”
張祿蓋上木匣道:“秦王說他是,他就是。”
秦王將隨侯珠交給張祿道:“今晚此舉若成,我願與先生平分天下!”張祿正色道:“張祿只為秦王的知遇之恩!”
說完就聽到外面的鐘鼎之聲,張祿站起來道:“秦王稍候,張祿去去就來!”
張祿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