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陶朗先得決定(第1/3 頁)
與荷蘭人的談判在第一天的四人模式,到了第二天是老二錢桂松與荷蘭人代表的考察,這次考察的要點就是裝備與興華公司的商品,裝備火炮一級重型火繩槍與輕型火繩槍燧發手槍為主,其次是顆粒火藥標準制式彈丸,為期兩天的裝備考察讓荷蘭人終於明白了西班牙人的裝備為什麼突然這麼強大的原因,而荷蘭人更感興趣的是福建商人給他們大明只有生絲與黃金製品的固有印象,在這裡完全被顛覆,豪華馬車與精美的瓷器小五金讓他們流連忘返,荷蘭人代表在裝飾了天主教與基督教花紋的摺疊刀上停滯了很久,種類豐富的香水香皂,讓他們留戀忘返。
在興華公司代表陪著荷蘭人代表參觀觀摩的時候,一直在內部檔案報告中敘述的臺灣現狀,也讓陶朗先更加確切的清楚了興華公司現在的實力,此時臺灣分部管轄人口達到20萬,這是非常龐大的數量,而即使是20萬人得數量也不夠完全控制檯灣,其中有人分佈在呂宋島及其周邊島嶼,而陶朗先也明白為什麼興華公司讓他離開登萊前往臺灣地區,這麼大得領土規模與大量人口需求是老宋與老二等人沒辦法統籌管理的,而臺灣與登萊得聯絡是非常遲緩,臺灣地區屬於與國外交流溝通得最前線,對外工作從目前來看登萊總部最有能力與威望的就是陶朗先,而且陶朗先也是最大規模的在南海地區投資的內部人員。
此時陶朗先正在參觀臺灣第一鐵礦廠,這個小熊礦場裝備了蒸汽動力的纜繩系統,蒸汽動力拉扯著鐵皮包裹硬木製成的軌道上的運輸車,兩條軌道同時工作,將拉上來的豫車車鐵礦石拉走,空了的礦車上是裝滿了支撐礦坑的材料,開會往復的運動,礦場的負責人正在講解著礦場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軌道的是使用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在登萊總部我看到過蒸汽動力的捶打裝置,我的印象中還是水力驅動的裝置,這種需要在沿著河流地區修建水壩控制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量,這種裝置其實很不穩定,而且水壩建立在和登萊農田灌溉有一定的衝突。”陶朗先感嘆到。
“確實蒸汽裝置在礦場推廣後,礦床運輸和礦場效率得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臺灣所有礦場都已經開始裝備這種蒸汽裝置。目前大家都很喜歡。”負責人提起這些也是很開心。
“我看資料報告臺灣後期將全力建設蒸汽動力裝置,煤炭供應是否充足?”陶朗先詢問。
“我們最近一直在加大煤礦開採和採購。滿足臺灣地區沒有問題。”負責人也是實話實說。
陶朗先參觀完鐵礦後前往幾處大型工廠,造紙廠那裡陶朗先親自參與制作,在陶瓷廠見到了搪瓷工藝和玻璃製品的大規模生產,在五金廠看到了剛剛投入生產的蒸汽動力的車床,看到了標準得五金配件的生產過程,這讓陶朗先明白為什麼興華公司更喜歡培養工匠性學生的原因,在軍工廠陶朗先看到了五金廠送過來的配件在火槍組裝與火炮車架上的應用,他親自將兩個同部位的零件,在不同車架上進行了安裝,看到了高標準零件的實用性,在這裡他花了一天時間觀看了新型三條膛線的燧發槍得製作,也看到了新型精準火槍製作得困難。
第三天陶朗先前往臺灣第十六農場,現如今在臺灣地區公立農場只剩下三十六個,公立農場是與各個農業學校進行合作的農場,這裡主要用來培養農學學生與培育各種農業種子,在這裡陶朗先看到了帶著團隊的老宋,他遠遠的看到了捲起褲腿的老宋與同樣身上沾染泥點的學生正在田間考察水稻,他們一遍討論一邊在紙上記錄著什麼,這讓陶朗先很是感慨,不由得想起自己到任登州府時候那翻景象,他看到在大明那些本應該尸位素餐的軍官與所謂鄉紳富家子弟,如同普通田家老農一樣扶犁,用著鋤頭鏟子修建水渠整理農田。
本以為是作秀裝樣子的陶朗先,卻看到了他們從工期開始到結束的整個參與過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