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國手(第1/4 頁)
鳳陽之敗後,明軍一路撤退,直至退到了河南歸德府的商丘,才停下腳步。
本來孫傳庭是想撤到鳳陽府西北方的蒙城。
但是大軍缺衣少糧,斷餉絕俸,又遭逢慘敗。
軍無戰意,將無戰心,愁雲慘淡。
除去漢中軍旗鼓稍整,士氣尚可外,其餘各鎮兵馬皆是怨聲載道。
所以孫傳庭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領兵繼續北撤,直到商丘。
在商丘得到了補給之後,才讓一眾軍兵勉強恢復了些士氣。
唯一的好訊息是,眾人本來都以為天子必然震怒,很多人頭上的烏紗將會不保。
但是兵部的行文下來,卻沒有多少嚴厲的苛責。
只是連同孫傳庭在內,一眾營官將領一起削職一級,罰俸半年,戴罪繼續辦理剿賊事務。
遲遲未發的軍餉,也終究是補發了一些,雖然還是沒有補發完全。
撫卹也都分發了下去,不過也如同常例一般,只到規定的半數。
餘下的半數說是之後發放,不過多半也是一句空話。
欠餉之事已久,眾人早已經是習慣了這一切。
朝廷若是有朝一日真的補發完所有的欠餉,各鎮的兵馬恐怕反而會恐慌。
因為,這意味著恐怕一場血戰就在眼前。
比如。
現在的遼東。
八鎮十三萬兵馬出關馳援錦州。
朝廷,就為他們補足了一直以來的欠餉。
商丘城外。
明軍的營地沿河分佈,綿延數里之地。
孫傳庭沒有領兵進入商丘城內。
一群飢腸轆轆的殘兵敗將,壓抑了許久,就這樣帶入城市之中,後果難以控制。
“二十二日,五河、定遠已經淪陷。”
“萬賊軍兩面出擊,一面進往東南、一面進往東北。”
“東南萬賊軍只有一路,有兵馬十萬之眾,於二十三日,破清流關,進入滁州地界,領兵者為李巖麾下大將李際遇。”
“二十四日探報,萬賊軍小股騎兵侵入南京以北,震動江南。”
“三省援兵屯駐於南京周圍,暫時護衛住了南京,但是萬賊軍在鳳陽大勝,氣勢如虹,南京諸鎮士氣低落,不敢與之交戰。”
中軍帳內,方國安站在沙盤之前,向著孫傳庭講述著東南發生的變化。
“東北萬賊軍,共有三路,每路各有兵馬數萬。”
“第一路自徐州出,進犯睢寧,越黃河,過宿遷,意欲與山東王浚匯合,領兵者為袁時初。”
“第二路自宿州、靈璧一線出,攻虹縣,領兵者為瓦罐子、一斗谷。”
“第三路則自鳳陽、臨淮出,攻盱眙,領兵者為左金王賀錦,革裡眼賀一龍。”
孫傳庭站在上首的位置,俯瞰著身前的沙盤。
“山東王浚也領軍向南,依其進軍路線推測,恐怕是想要與萬賊軍在南直隸匯合。”
鳳陽之敗,讓孫傳庭改變了許多。
最為顯著的改變,孫傳庭的眼神之中不再如同過往那般顯出凌厲的銳氣,變得內斂了許多。
“徐州仍由羅泰、劉見義兩人鎮守,宿州則是由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成鎮守,李巖自領大軍守備鳳陽。”
“耳目回報,萬賊軍佔據州縣,開倉放糧,收買人心,分發土地,又廣徵兵員擴軍,募集軍匠打製軍械。”
方國安停頓了一下,看著手中的書信,不知道該不該繼續念下去。
孫傳庭擺了擺手,沒有讓方國安再讀下去。
他知道信中後面要說的內容。
開倉放糧這一招,便能使得那些處於飢餓之中的